林海深處 接續奮鬥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邵玉姿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01日 第 07 版)

層巒疊翠,雲霧繚繞。秋天的清晨,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海與雲海相映。早上7點半,31歲的務林人周赫拿上工具,和五六個工人一起上山了……周赫說,從工作起,老一輩務林人的故事就一直激勵着他,“沒有他們的奉獻,就沒有現在的塞罕壩。”

上世紀60年代,爲了阻擋沙地南侵,塞罕壩機械林場成立,來自18個省份的127名大中專生與原有3個林場的242名幹部職工組成了一支369人的隊伍。“住的是草棚和地窖,吃的是全麩黑莜麪和野菜,喝的是雪水……條件艱苦,但大家沒叫苦,一心一意要把樹種活。”第一代務林人陳彥嫺說,“能爲後人留下這麼一大片綠,我覺得非常自豪!”

60多年來,在一代代務林人的努力下,塞罕壩從一片荒漠發展爲115萬餘畝林海,成爲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蓋率達82%。周赫說,近幾年,林場工作主要集中在石質陽坡和林冠下造林,困難不小,但大家都想方設法克服。“我們要向老一輩務林人學習,接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接力棒。”周赫說。

“現在,10.6萬畝石質荒山實現綠化,林場每公頃林木蓄積量達135.2立方米。”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於士濤說,到2026年,林場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84%,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將增加到每公頃142立方米。

“希望新一代塞罕壩人繼續努力增綠護綠,把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國慶節來臨之際,已經80歲的陳彥嫺仍惦念着心中的那片綠,在記事本上寫下了對祖國、對塞罕壩的真摯祝福……

建設美麗中國,共創幸福生活。環境改善方面,2023年,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6年下降28.6%,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1.6個百分點。生態保護方面,2012年以來累計完成造林10.2億畝,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比超過30%。綠色轉型方面,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潔能源生產供應系統,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本報記者寇江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