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萬年:抗擊Omicron並不意味着一定是全員核酸、全市封控

圖爲上海醫護人員在外灘爲市民進行核酸檢測採樣,後方可見東方明珠塔。(中新社)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新聞發佈會,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樑萬年表示,Omicron雖然具有傳播強、隱匿性強、無症狀感染者多等這些特點,但並不意味着它就做不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也就是「四早」,真正做到「四早」就可以不一定要做全市、全員的核酸甚至是全城的封控。所以抗擊Omicron並不意味着一定是全市、全員的核酸,也更不意味着一定是全市、全域的封控。

樑萬年認爲,具體如何採取核酸的檢測策略,包括現在提倡核酸+抗原自測的這種聯合使用檢測策略,是要看疫情的發展階段和疫情的特點來決定的。總體上來看,疫情發現得越早,傳播鏈條就越容易清楚,也就是說一個病例是從哪兒來的,他和誰接觸了,這種傳播鏈條越容易搞清楚,波及的範圍就越明晰。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四早」做得越好,越能搞清楚來龍去脈,波及的範圍,傳播的上下游,這個時候精準度就越高,不一定要更大的範圍,可能在精準、可控的範圍來採取核酸的檢測,抗原的自測和相應的一些管控措施,這是非常重要的。

樑萬年分析,反過來說,能不能在不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和全城封控的條件下做到疫情的有效控制,答案是隻要做到「四早」就可以。但是「四早」需要靠一系列的理念、能力和機制來保障的,在應對疫情時,各地都要做活相應的準備,監測能力、發現報告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各個部門和民衆的參與度,對這個疾病的警惕和重視程度等等,都決定了能不能做到「四早」。

樑萬年認爲,如果做不到「四早」,發現得晚,尤其對一些感染者搞不清楚是從哪兒來的,也搞不清楚接觸了多少人,波及範圍有多大,這時針對Omicron這個變異株,剛纔講了它快的特點,基本繁殖率可以達到9.5%,另外平均中位數的潛伏期是3天,原始株是5.4天,Delta是4天,它是3天,它一代一代傳播的時間間隔是2.83天,這麼快的速度,你要想控制住它,在你不清楚傳染源的來源以及感染者的波及範圍和接觸人羣不清晰的情況下,勢必就有必要適當的擴大管控範圍,加強核酸檢測,加強一些相應的管控措施,這也是疫情防控的需要。

「總的來看,我們國家現在應該具備」四早「的一些技術和手段,比如說核酸檢測技術,現在已經廣泛推廣使用抗原自測技術,在出現疫情的地方,把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實行有效的組合來儘快儘早的發現可能的感染者,要把它用好。另外,從法律規定上對疫情的報告有一系列的規定,法律上有明確的要求。有一套完備的監測體系,它的能力和系統也正在進一步的加強,」樑萬年總結,更爲重要的是兩年多以來,積累了和新冠肺炎病毒,和疫情鬥爭的經驗,包括應急體系、救治體系、民衆參與羣防羣控,部門聯動聯防聯控,特別是對Omicron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最基本的經驗,就是「以快治快」。只要把這些有效利用好,一定能夠落實「四早」,儘快用最小的成本和代價戰勝新冠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