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新一輪“出海”:佈局東南亞“降維打擊” 進軍美股“較量”華爾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隨着投資策略競爭日益激烈與權益類市場波動加大,境內量化私募機構正悄悄掀起新一輪業務出海潮。

一位量化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不同於以往境內私募機構主要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發起產品投資港股,此次境內量化私募機構紛紛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地區組建量化策略投研團隊,參與東南亞股市的量化投資。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東南亞國家股票市場的散戶投資佔比相對較高,量化策略容易藉助市場錯誤定價博取較高超額回報;二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東南亞股市持續上漲,能帶來相當可觀的Beta回報。

“更重要的是,東南亞國家當地量化策略也剛剛起步,中國量化策略直接移植到東南亞股市,有較高几率產生降維打擊效果,船高更高勝率的可觀超額回報。”他告訴記者。

自有資金“先行試水”

記者多方瞭解到,不同於以往境內私募機構在香港直接發行產品並吸引境內高淨值人羣使用海外財富出資,如今量化私募機構轉變策略——先使用自有資金試水東南亞股市,若能取得良好的量化策略回報與業績穩健性,再擇機發行產品募資。

一位正計劃在新加坡組建量化投研團隊的境內量化私募機構投研總監向記者透露,此前他們也與境內高淨值人士有過溝通,發現他們對東南亞股市投資相對謹慎,因爲他們對這些股票市場不夠了解,擔心會投資踩雷。因此量化私募基金需要先動用自有資金投資,證明在東南亞股票市場實施量化策略也能創造可觀穩健的投資回報,才能吸引他們出資。

他承認,目前要在東南亞當地招募量化策略研發人員,不但人力成本相對較高且比較難找到合適人選。因此他正說服多位境內量化策略投研人員“搬去”東南亞,負責當地股市的量化投資策略研發。

記者獲悉,已有個別境內量化私募基金已嘗試發行面向東南亞股市的私募產品,並通過QDII與QDLP渠道實現資金出海投資。但是,當前QDII額度租賃費用相對較高(通常是美國基準利率-匯率風險對衝等相關操作費用),且QDII額度相對緊張,導致他們不得不望而卻步。

“相比而言,QDLP額度相對寬裕,但我們必須承擔雙重收費,即向QDLP產品發行機構與境外運作主體分別繳納管理費與超額利潤分紅,導致實際操作成本也不低。”一位量化私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粗略估算,除非投向東南亞股市的量化策略私募產品年化回報率能保持在10%以上,才能給到高淨值投資者年化逾5%的回報(跑贏美國貨幣基金年化回報率)。

他直言,去年6月-今年4月期間東南亞國家股市基本保持持續快速上漲趨勢,令相關量化策略產品獲得年化逾10%回報率並非難事。但隨着5月以來東南亞股市開始出現波動加大狀況,要通過Beta回報維持上述回報率的難度悄然加大。

佈局美股捕捉牛市紅利

記者還了解到,相比佈局東南亞股市,部分境內量化投資基金還嘗試投資美股。因爲納斯達克指數與標普500指數迭創新高,讓他們能輕鬆獲得較高的Beta回報。

“但是,我們同樣先使用少量自有資金先開展美股市場的量化策略投資。”一位正涉足投資美股的境內量化投資基金交易員告訴記者。究其原因,華爾街量化投資機構無論在策略迭代、市場數據分析、美股市場動態洞察、資金實力等方面都強於中國同行。他們擔心若貿然增加投資資金,自己很可能成爲華爾街量化投資機構的狙擊對象。

他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主要在美股市場採取指數增強的量化策略,大部分自有資金投向掛鉤標普500指數的ETF產品,小部分資金投向美國熱門科技股以博取較高超額回報。得益於美股與美國熱門科技股迭創新高,過去4個月他們的年化回報率與超額回報雙雙超過10%。

“但是,這份回報率能延續多久,一方面受美股指數是否迭創新高影響,另一方面得看在美聯儲遲遲不降息的情況下,美國熱門科技股股價能否繼續逆勢上漲。”這位境內量化投資基金交易員直言。但這不意味着他們將很快發行投向美股的量化私募產品並拓展相關資管業務。

這背後,一是鑑於當前美國貨幣基金無風險年化回報達到5%,不少高淨值投資者可能希望投向美股的量化產品年化回報率能超過10%,但他們對未來美股能否持續延續漲勢“心裡沒底”;二是他們近期與多位境內高淨值投資者溝通發現,當前後者的投資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寧可投資美國貨幣基金或美債基金博取約5%的無風險年化回報,也不願在美股市場嘗試“高風險高回報”。

他直言,近期他所在量化私募基金仍將以打磨美股量化投資策略爲主,力爭縮小與華爾街量化投資機構的“差距”。

在這位境內量化投資基金交易員看來,業務出海也給國內量化私募基金完善業務結構帶來新的啓示。以往,多數境內量化私募基金都all in中國股票資產,導致業務存在較高的市場單一性風險,如今通過業務出海,他們可以通過將高淨值投資者資產分散在不同國家股票市場,既能實現更有效的資產多元化配置效果,也能推動私募機構境內外業務協同發展,創造更穩健的業務可持續性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