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結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要求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指出“‘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闡明瞭“兩個結合”的運動規律和成果形態,爲在新的起點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從學理上看,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形成,源於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彼此契合和互相成就。從歷史上看,新的文化生命體不僅是對新時代而言的,也是對黨百餘年的奮鬥歷程而言的,其力量已經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得到充分驗證。從未來指向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好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尤其需要我們鞏固文化主體性,堅守精神獨立性。以馬克思主義推動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也因而成爲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源於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契合互相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爲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爲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爲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這一重要論斷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有着深厚的學理基礎。
“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正是因爲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與馬克思主義在哲學思想、價值追求、思維習慣、觀點主張等方面存在諸多契合點。例如,馬克思主義爲全人類謀解放的追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以天下爲己任”相融通,共產主義社會理想與天下爲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相融通,人民至上的政治觀念與民爲邦本、爲政以德的治理思想相融通,反對貧富兩極分化的觀點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相融通,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的觀點與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相融通,等等。這些無不體現着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互契合。相互契合也爲二者有機結合奠定了重要基礎。
“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不僅讓馬克思主義成爲“中國的”,而且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爲“現代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了中華文明深刻變革,也走過了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一歷史過程,也是一個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在實踐中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乃至互相成就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在深刻改變中國的同時,自身也融入中華文明之中,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因而不斷被充實。與此同時,中華文明得以被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光激活自身的基因而實現了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得到實踐驗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爲什麼不一樣?爲什麼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於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於‘兩個結合’。”這既告訴我們,“兩個結合”是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又清楚地闡明,由“兩個結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其力量已經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得到充分實踐驗證。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每一步都是基於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作出深刻闡述,強調: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兩個結合”,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新的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由“兩個結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體正在文化強國建設新的實踐中日益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以獨樹一幟的創新創造、一脈相承的堅持堅守,樹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徵程上,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從持續鞏固文化主體性出發,提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瞭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以文化的復興爲支撐,也必然帶來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我們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通,大力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爲民族復興凝聚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時也要求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爲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構築文化氣象、賦予文明氣度。從這個意義上說,由“兩個結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體是最有生命力的。它以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爲根基,以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爲時代關切,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與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製度相契合,從而能夠創造出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匹配的文化形態。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新的文化生命體是中華文明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的必然創造,必將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中,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中,在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的實踐探索中,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作者郝書翠 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常務副院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