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黨房市政策各打三大板 李同榮批:「人事時錯」不改
房產趨勢專家李同榮直指16年來兩黨房產政策六大缺失,政策永遠圍繞在「打房價」思維中,忽略市場供需因素的調解。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16年來臺灣政府歷經兩次政黨輪替,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國民人均年所得已經超過3萬4千美元,但由於所得分配嚴重不均,年輕人買不起房與租不起房問題卻越趨嚴重,居住正義淪爲政黨選舉的政治口號。
房產趨勢專家李同榮直指16年來房產政策的六大缺失,包括馬英久政府的「大降遺贈稅引發房市飆升」、「實價登錄1.0的登錄亂象」、「奢侈稅打房產生的閉鎖反效」,蔡英文政府的「8萬戶空屋移轉社宅徹底失敗」、「房地合一2.0助漲房價」、「平均地權修法與新青安政策造成市場扭曲」,兩黨所有房產政策幾乎圍繞在打房的思維中,居住正義永遠難以振衰起敝。
李同榮感嘆,左八年右八年,16年來歷經兩次次政黨輪替。無奈主管機構長官往往難納百川,只會對政策問題提出防衛性的說貼與辯護,房產政策永遠圍繞在「打房價」的思維中,忽略市場供需因素的調解。
他認爲,16年房產政策六大缺失,馬政府與蔡政府各打三大板,嚴重扭曲市場機制。房市政策不但未抓住市場問題核心。最明顯的六大缺失案例與事實真相如下:
(一)2009年馬政府降低遺產稅政策,造成降溫中房價再次飆升。降低遺贈稅立意良善,但時間不對,過剩資金缺乏多元投資管道,因而產生房價再度飆漲的後果。
(二)2011年馬政府奢侈稅打房政策,主升段稅制打房,造成閉鎖效應、漲時助漲後果。稅制革新雖有其必要性,但若疊牀架屋以加稅企圖打房,時間不對,策略不對,就會造成漲時助漲的反效。
(三)2012年馬政府實價登錄歸責於地政士登錄政策,造成登錄不實、權責不分亂象。
(四)2016年蔡政府8萬戶空屋移轉社宅政策,政策知錯不改,欲蓋彌彰,且僞造假政績。空屋移轉社宅政策推動困難,政府才以包租代管的租金補貼政策,就現有租賃市場把房東房客湊合,魚目混珠當社宅政績,事實上對社宅數量增加一點幫助也沒有,這就是錯誤政策而知錯不改的實例。
(五)2021年蔡政府央行四限貸與房地合一2.0打房政策,稅制打房引發閉鎖反效應、資金受限導致大者恆大。央行採選擇性信用管制與2010年央行彭總裁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如出一轍,同樣的策略用在不對的時間點,在主升段打房,結果都是一樣的失敗。
(六)2023年蔡政府平均地權修法與新青安政策,投機買盤不減反增,並由短線轉移至中長線高槓杆操作。圍堵資金只能治標,遊資就會亂竄,房市高檔推出新青安激勵市場的利多措施,等於提油滅火,所有部會打房政策都功虧一簣。
李同榮進一步分析,16年來兩黨輪替執政下的房產錯誤政策,都具有共同的特徵:
(一)人不適:主事者不是非專業領域,就是偏向學術治理導向,用人不適,導致政策往往脫離市場實務。
(二)事不對:房產政策掌握不了核心問題,導致提出的政策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的缺失,政策就圍繞在打房思維,房價往往愈打愈高。
(三)時不宜:政策逆勢而爲,往往在主升段逆勢打房(例奢侈稅與房地合一稅2.0),又在末升段宣佈利多政策(例新青安政策),時間不宜,不管政策對錯,都會導致市場機制嚴重被扭曲,造成相反效果。
(四)錯不改:朝令不對、夕改何妨?一旦政策錯誤,不立即修正,再用錯誤的政策掩蓋修復,就會導致調控政策疊牀架屋,履錯履犯,真可謂:「一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點犯下同樣的錯誤」。
李同榮建議,政策不能圖利強勢財團,但政策更不能塗害弱勢大衆,房產政策必須徹底跳脫打房思維。針對國土嶄新規劃、擴大公共建設、結合民間資源廣建社宅、疏解都會供需失衡、整頓租賃黑市、稅制全面革新、各項核心問題提出治本解決方案,長線才能促使年輕人真正買得起、租得起房,這纔是申張居住正義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