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策/兩岸要避免掉入「不可逆」困局

觀察兩岸關係,最近有兩個事件令人憂心,表面上是兩岸當局的再次過招,但留下的後遺症不小,甚至可能使得兩岸對抗走向愈來愈「不可逆」的漩渦,臺北和北京都不可不慎。

其一是中共繼發佈「懲獨」廿二條意見後,又在國臺辦、公安部等官網開設「懲獨」欄目,還列出舉報信箱,歡迎羣衆舉報。這當然是北京要對外宣示,「懲獨」不只有白紙黑字,還有具體行動,然而,舉報之門一旦開啓,事情就非同小可。

就像香港國安法通過後,香港警務處國安處於二○二○年十一月開設「國安處舉報熱線」,根據香港警務處說法,從熱線啓用到今年六月,三年多來已收到逾七十五萬件舉報。鑑於兩岸關係更加複雜、人員往來更爲廣泛,而臺灣內部對於兩岸議題和認知的高度分歧,已可想像大陸當局可能收到大量的舉報信函,但陸方要如何甄別舉報人的檢舉動機,以及查覈舉報內容的真僞,恐怕都會是問題。

雖然陸方強調「懲獨」僅針對極少數人,但舉報信箱的設置可能引來無端的黑函攻擊,或許也會讓一般民衆感受到壓力,這對兩岸關係長期發展而言,絕非正面之舉。

其二是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樑文傑日前上節目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說法,跟「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互不隸屬」是一樣的,差別只在稱「國名」,還是要稱「地區」。他還形容,「這等於是訓詁學」,兩岸關係很多都是在做文字遊戲、做文章。

樑文傑試圖把「兩國互不隸屬」和「兩區互不隸屬」混爲一談,用意可能是爲新兩國論「降敏」,但他既體認到「這等於是訓詁學」,應能理解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和敏感性,更不應率性發言。他談及兩岸條例界定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應知該條例第二條明文規定:「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也就是說,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屬於中華民國的法定領土,兩區又怎麼可能等於兩國?樑的說法在法理上明顯矛盾。

但樑文傑此說更嚴重的問題是,他暴露了民進黨對兩岸條例界定兩岸關係爲「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真實想法,直接將其轉換爲「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兩國論。如此一來,以後不論是賴總統或陸委會主委,談論兩岸條例時,已不再具備蔡英文總統時代的戰略模糊空間,過去隱含「一國兩區」的建設性模糊,已被清晰的新兩國論取代。可是兩岸論述若不再有迴旋空間,難道真要直接對撞?

不過,近期兩岸關係也不是沒有好消息,包括大陸漁船翻覆案落幕;金門胡姓釣客終於回家;澎湖漁船大進滿八十八號有望後續處理,以及疫情後大陸首個赴臺旅遊團從福州搭乘「小三通」抵達馬祖等等,兩岸民間互動、觀光旅遊在雙方「務實面對」下,出現好的跡象。

這當然是北京對臺灣官、民區隔化對待更加徹底和更具針對性的做法,但不可否認,民間交流增加,自然能一定程度緩解兩岸緊繃,雙方都應把握契機,順勢而爲,持續擴大開放至疫情前的常態。對賴政府而言,既然大陸團客已踏上馬祖,跨出了第一步,我方何不直接宣佈解除禁團令,促使雙方相向而行,無需自限於形式上的對等,纔有可能讓善意不斷堆疊,也讓雙方稍微遠離「不可逆」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