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餐飲爭奪高校市場
北京日報記者 楊天悅
早起端一杯瑞幸咖啡去上課,放學後吃一頓楊國福麻辣燙、麥當勞甚至海底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足不出校,就實現了“美食自由”。今年以來,多家連鎖餐飲品牌進入高校開店,校園餐飲賽道競爭在加劇。不過,對於連鎖品牌來說,進入新的市場環境,也面臨諸多差異和挑戰。
“感覺像是進了商場負一層”
兩個早陽包子的牛肉大蔥包、一杯瑞幸的生椰拿鐵——昨天一早,中國傳媒大學的大三學生劉洋花16元錢給自己買了份早餐。
如此“改善生活”,在高校中越來越常見。近兩年來,瑞幸咖啡、蜜雪冰城、早陽包子、醉面、武聖羊湯、吉祥餛飩、魚你在一起等連鎖快餐品牌先後入駐高校校園。
今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裡的新藝術傳播大樓啓用後,負一層陸續開了10多家餐飲店鋪,分別是多樂之日、肯德基、李先生牛肉麪、米村拌飯、沙縣小吃等連鎖快餐,以及人均消費50元左右的漣水情、全牛匠蹺腳牛肉等大店。不少學生表示,“感覺像是進了商場負一層”。
去年5月,麥當勞在北京郵電大學開出首家校園餐廳,今年10月又進入清華大學。在傳媒大學,教學區和宿舍區總共有3家麥當勞店鋪。放學時段記者走訪時注意到,幾家店上座率都挺高,也不時有外賣小哥來取餐。
在北京外國語學校西校區的美食街上也開了不少連鎖餐館,包括吉野家、海底撈校園火鍋等。
調整價量進行“校園化”
連鎖品牌進入校園後,菜量和菜價也有所調整。記者注意到,李先生牛肉麪的招牌牛肉麪每份28元,比高碑店餐廳便宜1元;吉祥餛飩的招牌蝦仁鮮肉餛飩18元一份,比附近的商場店便宜2元。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海底撈和富江南客單價更是大幅下降,前者推出48元單人套餐,後者客單價維持在百元左右,相比社會門店人均餐標大幅降低。
但對於在校學生而言,這樣的價格也不算很低,大學生們也在不知不覺間迎來“消費升級”。正在讀大二的學生邵陽告訴記者,20元左右一頓飯感覺不貴,但食堂一餐七八塊錢就能解決。兩個月下來,他的餐費多了500多元。
同時,不少過去學生常吃的便宜檔口小鋪開始減少。傳媒大學圖書館對面一家餐廳的四樓電梯口處曾有一家麻辣燙小鋪,一直頗受學生喜愛。如今,這家店鋪成了楊國福麻辣燙,原先的小店則搬進大廳一處角落,變得不太顯眼。
運營壓力增大考驗經營內功
今年以來,社會餐飲競爭愈發激烈。記者從多家餐飲企業瞭解到,進入校園是想尋找一片新的增長“藍海”,同時培養學生羣體的品牌黏性,以期將來他們走出校園消費力增強後,仍然願意選擇熟悉的品牌。與社會門店相比,校園店普遍具有客源相對穩定、用餐高峰明顯的特點。
海底撈北外店店長王薇薇告訴記者,今年4月開業初期一直客流爆滿,週末需要排號等位。幾個月過後,店鋪客流開始維持在正常水平,週末也能坐滿,但沒有免費美甲、撈麪表演等服務。
富江南的用餐時間非常集中,用工成本也有所增長。店長李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校園店11個包間11張散臺,總共約200個餐位,配了近40名廚師和服務員。“有許多學生老師吃完還要趕着去上課,人手不夠的話後廚的菜都炒不過來。”李梅說,“要是在外面同樣的餐廳規模,最多30人就能搞定了。”
連鎖品牌大面積進入校園以來,換店頻率也在加快。一直在校外實習的傳媒大學在讀研究生佳藝告訴記者,幾乎每次回學校都能發現新店。
在一位從業十多年的餐飲業內人士看來,在如今激烈競爭的餐飲賽道,商場“紅利期”逐漸消退,但校園店也早已不是一片“藍海”。對於企業而言,校園內客流穩定的特點也是一把“雙刃劍”。做得好的可以穩定維持,做不好的則會加速被淘汰,企業也面臨新的挑戰。要想長久經營,還需要在產品、營銷、服務等方面進行更細緻的適應化調整。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