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劍軍演 宣告「斬首戰」來臨

(圖/中新社)

解放軍宣佈8日起至10日連續3天,進行環臺(聯合利劍)軍演。自4月8日至10日總共3天,國軍偵獲共機與共艦演習數量超過以往。在軍事上,我們應該如何定性「聯合利劍」軍演?「聯合利劍」軍演的對象是誰?「聯合利劍」的影響是什麼?

「聯合利劍」所針對的是「蔡麥會」,沒有人會反對這個看法。針對麥卡錫,就是發給美國的一份警告備忘錄,未來只要臺美高層會面,就會有進一步的軍演。針對蔡英文,就是告知大衆「聯合利劍」的對象就是蔡英文。

如果「聯合利劍」只針對蔡英文,那麼未來解放軍動武的方式也就呼之欲出:斬首戰。只要時機成熟,解放軍就可能發動斬首戰,只有斬首戰才能以最低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國軍應該妥爲準備「反斬首戰」,而不應把重點放在反登陸戰。

斬首行動是一個近代纔出現的軍事術語,在對手尚未察覺之前,使用飛彈等投射武器或以直升機羣,精確打擊或捕獲敵方領導的行動。

斬首行動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行動之前必須能精確掌握敵人首腦位置的情報(透過內應)。第二,行動必須迅速而精準。第三,行動之後,要能夠準確預估事發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後果、並妥善處置。

歷史上有許多斬首行動。在車臣問題中,車臣獨立之父杜達耶夫是俄羅斯的頭號目標。1996年4月22日,俄羅斯軍方捕捉了杜達耶夫手機信號,確認了杜達耶夫的位置。俄軍派出2架蘇-25戰機發射了2枚反輻射導彈,當場炸死了杜達耶夫及4名保鏢。

1986年,美國對利比亞格達費實施「斬首行動」。行動發起之後,共有5個軍事目標被美軍摧毀;但只有他的1個養女被炸死、2個兒子受傷,格達費仍然活着。這是一個失敗的斬首行動,可見斬首行動並非易事。

賓拉登也是死於斬首行動。由於杜達耶夫的前車之鑑,賓拉登不再使用電話和網路,都是透過信使與外界聯絡。2010年,美國CIA監聽到了一名賓拉登信使的通話,進而鎖定賓拉登的位置。之後,美軍派出24名海豹突擊隊,「斬首」了賓拉登。

2020年美軍以察打一體無人機斬首了伊朗指揮官蘇萊曼尼,,這事件絕非簡單的斬首行動,其中涉及正確的情報、高精準度的打擊。

雖然使用精確導引武器進行遠端斬首的效率最高,但有些時候必須出動特種部隊。

首先,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報準備工作。如果不重視情報準備工作,斬首行動很可能付出慘重代價。前述斬首行動成敗,無一不與情報有關。

其次,要使用各種特種作戰裝備。幾乎所有特戰部隊的斬首行動都在夜間,而最重要的特種作戰裝備就是夜視儀,能夠讓特種部隊利用夜色的掩護,削弱目標保衛力量的戰鬥力。

最後是特種部隊進入和撤離任務區。一旦特種部隊進入任務區,完成任務後,必須能夠迅速地撤離,否則就會釀成大禍。最常見的運輸工具就是搭乘直升機。例如美軍在斬首賓拉登行動中,動用了經過改裝成匿蹤的黑鷹直升機,用以運輸執行任務的特種部隊。

在發起斬首行動之前,解放軍必須先期癱瘓北部所有的防空設施、對大臺北或北部地區實施斷網與斷通,直升機突擊羣才能順利進入任務區、執行斬首行動、撤出。

建議國軍下次(39)漢光演習時,不妨演練「反斬首行動」。看起來,解放軍實施斬首行動的概率越來越高了。(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