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幫助小人物就是幫助大資本

文 | 徐牧心

9月26日,滴灌通在澳門舉辦了滴灌之星發佈會,以及澳交所主題分享。

四個月前,滴灌通還深陷裁員風波之中,其中以投資前臺居多。這在當時引發許多外界質疑,比如這是否因爲滴灌通兩年來的瘋狂投資收益太差,甚至,“滴灌通模式”這種非股非債的RBF投資方式是否根本不成立。

李小加終於公佈了這個數字:三年時間,滴灌通共投資44億,截至目前收回近23億,剩下的20多億將在未來2-3中陸續收回,達到一種“回本”的狀態。這在財務回報的角度看來自然不是一筆好生意,但從教育市場,或者說“燒錢”鋪路的角度來看,“滴灌之星”整體市場系統的最終上線似乎昭示着滴灌通已達成其戰略目標。

滴灌之星的發佈,就是李小加此前在內部信中提及的“二級火箭”,他曾這樣寫道:滴灌通正處於二級火箭啓程的狀態,“二級”相較於“一級”的變化在於,前一階段是滴灌通用自己的錢來測試模式的可行性,而第二階段是“組織市場的錢、市場的力量”。

作爲曾經的港交所行政總裁,可以看出李小加在設計澳交所架構時的經驗與創新。

傳統股票市場靠“三高”來構建信用保障體系,即高估值、高交易和高門檻:股票市場出售的是公司股權,估值必須高,這便讓投資人很難依賴性分紅獲得回報,只能靠賣出達到市場流動性。而前兩點帶來的風險要求上市公司必須有高門檻。

也因爲這三個特點,使得二級市場無法匹配小微企業,滴灌通澳交所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高頻分紅、精準披露與實用門檻。後兩者很好理解,關鍵是如何做到高頻次的分紅。在澳交所,SPV收入幾乎都需要分紅,且分紅頻率不得低於每月,分紅由滴灌通澳交所繫統直接、自動執行,以達到投資者每月逐步退出的效果。這個系統保障便是滴灌通新發布的“滴灌之星”。

簡而言之,澳交所是一個風險更低、低迴報起步但高頻分紅的交易所平臺,也因此它只面向專業投資機構。

在李小加看來,雖然每個平臺都會有“騙子”進來,但在澳交所的機制下,因爲其高頻分紅且需高頻預報分紅收入的特點,使得騙子作局的性價比太低,因此慢慢就會“良幣驅逐劣幣”了。李小加說:“市場設計的模式不應該是靠你拿鞭子,而是市場機制本身能保證幹壞事的空間極其有限。”

以下是李小加在發佈會上的講話,經「暗涌waves」整理:

1. 滴灌通過去三年是一個打樣、建模的過程。這三年我們投出去了44個億,到今天收回來20多億,剩下還有20億差不多未來2-3年能回來。以財務回報的標準來看這不是好投資,但我們自己是滿意的,因爲我們的目的就是把整個市場建設起來。

2. 投資中間有很多教訓。比如我們重點投資的是門店,這叫順藤摸瓜,順着連鎖店的藤去投小門店的瓜,後來發現這樣結出來的瓜太小太難看了。我的教訓就是不要投一個小瓜,因爲瓜都是依藤而生的。所以在澳交所上我們做出了改變,在這裡掛牌上市的是藤,我們能看到依附其上幾百個瓜的收入,但分紅的是藤。

3. 我們要求SPV的分紅是非常高頻的,最低不能低於每月分紅,當然你也可以每週甚至每天,同時要預報自己的未來分紅。當然這其中一定會有偏差,但我們不會因爲有偏差就懲罰它,因爲它自己會保證自己的偏差值,否則很簡單,沒有人會投了。所以這是一個壞人來了很難混下去的市場,因爲即使你有心欺詐,性價比也很低。

4. 市場設計的模式不應該是靠你拿鞭子,而是市場機制本身能保證幹壞事的空間極其有限。

5. 澳門最近幾年從上到下散發着一種想發展、想衝的感覺,這在以前很難看到,因爲博彩業能讓人躺着賺錢。雖然金融本身是澳門的弱勢,但正因爲它在這裡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們纔不用背太多歷史包袱,金融沉澱不深,我們纔沒有那麼大的制約和牽扯,可以大膽闖。我們這樣非常特別的交易所之所以能在澳門取得牌照,是因爲澳門能理解到自己的博彩業、政府收稅,實際也是一種每日收入分成,大家就非常理解了。所以澳門本身的屬性,是可以做現代金融發展的彎道超車的。

6. 對於投資者而言,你在這裡沒有那麼大權利,也不用付那麼多錢,收益是可預計的。這種融資方式不一定比傳統金融好,但傳統金融覆蓋不到這裡。

7. 我們也推出了滴灌之星,這是澳交所市場的數字化運營系統的總稱,它包含5個核心元素:RBO是澳交所的底層基礎資產,它對應傳統上市公司的底層股東權益;SPV是企業的數字化融資載體,它對應傳統上市公司本身;SPAC是基金管理者的數字化投資載體,它對應傳統上市投資基金;ETF數字化交易所指數投資載體,它對應傳統交易所指數基金;RBU是澳交所的頂層產品目標,對應了上市公司的股票。

8. 幫助小微企業不是情懷,幫助小微企業本身就是幫助華爾街模式下的投資者,幫助國際投資者。因爲對於投資者而言,不能接受一個這麼大的經濟體裡面的一塊經濟活動,是自己不能參與的。在今天幫助小人物就是幫助大資本。

9. 澳交所是滴灌通的二級火箭。一級火箭是我們自己點的火,它帶着經驗教訓回來了,今天我們發射二級火箭,也就是一個市場的基礎架構。二級火箭沒辦法發兩次,這個市場會靠自己慢慢地起來。

10. 我們這裡是個耐心資本的市場,大家也應該知道,雞和蛋經常要慢慢才能形成循環,我們不能急。別看如今滬港通、深港通已經像整個香港市場的氧氣一樣,但在它們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要不斷告訴自己,不能急。大家對你的東西都不太熟悉,大機構內部也有很多程序要走,讓大家換一種方式投資,這一定需要時間。我知道它們在未來一定會成爲連接資本和企業的橋樑,但大橋上不會第一天就車水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