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敵現實 公費分發制度叫停
篳路藍縷:從打石場到陽明醫學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在陽明邁向改制大學的歷程中,行之有年的醫學系公費分發服務制度,隨着政治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1994年9月,總統李登輝於改制陽明大學慶祝大會致詞中,點明陽明醫學院已完成填補基層醫療人員的「階段性功能」,應在改制大學後配合國家政策有計劃地培育社會急需的醫務人才。李登輝的發言象徵着陽明醫學院改制大學後,其社會定位與教育功能應配合即將開辦的全民健保系統,爲國家建設社會醫療福利制度而努力。在國家政策的更迭之下,陽明醫學院以培育公費醫師做爲創校宗旨的立意,至此逐漸走入歷史。
其實,早在陽明醫學院第二任院長於俊任期內時,即開始招收醫學系自費生,使公費生的名額比例進一步降低。在陽明醫學院開辦學士後醫學系五年後,於俊曾以醫科公費生過剩爲由,向教育部申請停辦學士後醫學系。除此之外,於俊亦透過逐年減招公費生名額方式,降低陽明公費生比例。加上公費生的醫師證書保管爭議,亦在社會輿論造成了影響。1991年立法院院會期間,即有立法委員針對教育部扣留公費生醫師證書等議題提出質詢。而教育部在此次質詢後從善如流,表示將依立法院建議考慮停止編列醫學系公費生培養預算。陽明校方亦在立法院院會,表達降低公費生比例的意願。因此,在教育部與陽明校方的表態下,醫學系公費生遴選與培育制度,在1990年代開始產生劇烈變革。
立法院院會的質詢發言,引發教育部、衛生署等部會對於醫學系公費生培育制度是否存續的討論。1991年6月5日,教育部以「研商醫學系暨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有關事宜」爲由,召集全國醫學院校、衛生署、退輔會等單位進行協商。教育部表示,由於立法院認爲醫學系公費生培育已無實際需要,因此擬於下年度全數刪除醫學系公費新生名額。但在刪除預算後該如何因應,各單位的意見仍然莫衷一是。經過各方商討後,仍有成員認爲公費生有存在必要,因此建議由衛生署召集醫政單位與醫學院校,將醫學系公費生培育制度進行全面檢討,以做爲未來改革制度的依據。經過各方協調之後,教育部最終決定從公費生培育制度中退場,廢除原有《分發服務實施簡則》,改由衛生署編列預算、研擬新的公費分發服務辦法。(四之四,摘自《篳路藍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