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奇新浪潮尖端的畫壇變調鳥

《墨語9701》‧圖/歷史博物館

《漢採本位2014-2》‧圖/歷史博物館

《冰河之旅》‧圖/歷史博物館

《亙古餘韻2012-8》‧圖/歷史博物館

李錫奇‧圖/歷史博物館

「他的傳記是歷史的一部分。」是廿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對貝多芬的最高讚歎。這句話同樣也能用在李錫奇身上,不論在藝術上、歷史上的成就,他的成就都是不可抹滅的。五月史博館特別策畫的「本位‧色焰─李錫奇八十回顧展」,讓民衆深入瞭解這位被稱作畫壇的「變調鳥」展翅翱翔的亮麗姿態。

李錫奇1938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的,畢業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1958年與陳庭詩、楊英風等人共組「現代版畫會」,亦爲「東方畫會」中後期重要成員。李錫奇不僅是一位創作者,同時也曾經營畫廊,拓展國內現代藝術展出的環境與機會,讓臺灣藝術家與國際間可以交流與觀摩,加上對現代藝術理念的堅持,延續畫會時代的藝術家角色。

吸收西方知識卻不忘本 本位系列思想創新突破

在李錫奇藝術生涯中,他以個人敏銳的藝術嗅覺,靈活掌握形式、符號、材質,將方、圓的哲學思考,開創了「本位」系列進行運作與發表。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臺灣正接收西方對經濟、政治的援助,因此社會中普遍充斥着西方化傾向,再加上爲了逃離當時臺灣嚴厲的政治文化,進而走向更爲自由、開放的環境,西方各種藝術思維也紛紛涌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股西化的藝術浪潮中,曾經被尊爲臺灣現代藝術精神導師的李仲生,卻正確地意識到在這股風氣下所面臨的矛盾和危機,因此特別強調中國畫家現代藝術創造的「東方本位」。福建臺灣文化中心主任劉登翰提到,李仲生在他設於安東街的畫室中,反對學生純粹的模仿、臨摹或抄襲,即使是心儀的西方名家的畫作,也不讓學生觀看其作品,反對傳統所謂的「師承」。他只用心理啓發的方式,誘導學生從自己的心性感悟出發,畫別人和前人沒有的東西,去發現存在於自己生命中潛在的藝術特質。而這「東方本位」概念的提出,對始於「安東街畫室」的「東方畫會」諸成員,有着相當深遠的影響。

之後,被李仲生視同弟子的李錫奇,把他赴日本展出並獲獎的一組版畫,命名爲「本位」。而此後的一系列創作,李錫奇也一直以「東方本位」爲目標。他從西方抽象主義開始,一路探索:歐普、普普等面貌,更結合中國宮殿圖案造型,也從書法裡找到了嶄新視覺語言的質素,嘗試以草書入畫與純粹線條的構成,將漢字筆意與氣勢,轉化成遠近空間,使書法的氣韻內涵溶入現代藝術語彙中,甚至將娛樂用的骰子等賭具,透過放大、重新排列等手法,讓其轉化成富有秩序和美感的藝術品,他總是能在不同形式的創作裡,向世人呈現最大的可能性。藝評家蕭瓊瑞曾這麼讚譽他,「李錫奇是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發展歷史中,最具行動力的一位傑出藝術家;也是在當今前衛藝術創作手法極度翻新的新浪潮下,始終能站立浪頭,以不離民族本位的思考、進行多元變異的現代表現,完全跨越了媒材與藝種的拘限,成就動人作品的重要藝術家。」

漆畫系列獨領風騷 水墨細語溫柔婉約

歷史的縱深,常能啓發人的心靈,注入新的創作泉源,而李錫奇也接收到這股清流。1990年,李錫奇有緣前往湖北荊州美術館參觀,除了領悟西周楚文化的魅力外,同時也引發了他對「漆畫」的興趣,並開始將漆運用於作品之中。

漆器是中國傳統的工藝形式之一,普遍用於瓶、盒等日用品上,而這些畫在漆器上的圖樣,俗稱「漆畫」。

從最早的「鬱黑之旅」開始,李錫奇巧妙地運用這個古老的工藝技法,利用漆黑厚重的皺褶、光亮的肌理,在現代結構與原始圖騰交替融會之中,重寫漆畫的表現方式。除此之外,他亦採集民間藝術形式中匾額、春聯結構的語彙,其「後本位」、「再本位」漆畫系列,以拆解書法的抽象美感、並置的符號圖象,以及融合匾額、春聯的形制結構,將牌匾文化「並融」成藝術家自由組合的語言。他的作品體現個人一貫的藝術理念,融合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思潮,汲取當代生活的養分,形成鮮明多變的創作樣貌。臺灣師大美術研究所教授王秀雄也曾指出:「『鬱黑之旅』,充分掌握了材質的自我述說。那大片的黑色有機形不僅在畫面蠕動,令人覺得還會自我發展、分化與繁殖。再者,那大片的黑色,在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皺紋肌理中,譜出了很豐富的黑色調子,激起吾人無限的情趣。」

最後,在李錫奇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不可忽略的是一批以手繪直接完成的「墨語」系列。事實上,這系列畫作是和「漆畫」同一時期產出的。不同於漆畫的層層製作和版畫的間接手法,揮筆及就的水墨系列,猶如藝術家的素描、速寫、不打草稿,更像是畫家創作生活中的私密札記,不僅沉實含蓄,又簡明深刻,若拿音樂來比喻,相較於漆畫的重力音樂,墨語系列就是輕靈婉約的輕音樂。

書法、漆畫、水墨都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藝術型態,可說是一種對文化「本位」的堅持,李錫奇憑藉着這個不變的立場,以他豐富多變的創意與對創作媒介的驚人發現力,爲「本位」及其後來的作品譜出了新篇章。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曾提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這句話也能完好地用在李錫奇身上,其書法已非書法、漆畫已非漆畫,水墨已非水墨,但其實仍都在,這正是對媒材已經完全領悟透徹才能達到的境界,也正是他的創作獨特且成功的關鍵。

李錫奇出生以來,便不斷地追尋創新的藝術媒介和技法,當同世代的藝術家朋友都已經進入「穩定」階段時,李錫奇仍像一團在風中搖曳的火光,隨時可能產生驚人的火花,並綻放出耀眼的「焰光」。「本位‧色焰─李錫奇八十回顧展」將於6/5結束,也是欣賞李錫奇獨特風格之藝術風采的最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