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轟核食查驗率不到0.5% 猶如包着糖衣的謊言
日本輸入食品報驗批數及輻射檢測數統計。(陳椒華辦公室提供)
蔡政府解禁日本核災區食品,民團及時代力量立委今出面抨擊,我國對福島水產品的進口,不如南韓要求測到放射性物質「銫」,就須加測「鍶90」;且政院聲稱100%逐批抽驗,但每批貨物件數可能高達上萬件,現行抽驗辦法卻是超過3千件最多隻抽15件,比例不到0.5%,所謂逐批抽驗,形同包着糖衣的謊言。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赴立法院進行日本福島食品專案報告並備詢時指出,臺灣絕對不會進口核食,且採取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的措施。對此,民團「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校園午餐搞飛機」及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針對核災區食品進口的查驗機制,點出洗產地、檢測樣本過低,及檢驗項目放水的三大問題。
陳椒華表示,「食品及相關產品輸入查驗作業要點」對於福島五縣市的食品,雖宣稱會百分之百逐批抽驗,但福島五縣市的食品若運到日本其他縣市包裝、加工,那麼就不會被視爲福島五縣市,也就不會逐批查驗。例如,福島草莓送到東京工廠製成果醬,產地標示可能就會變成東京,而非福島,這也就不用逐批查驗,明顯是食安漏洞。
在抽樣數量部分,陳椒華說,衛福部聲稱會對福島五縣市食品「逐批抽驗」,問題是,實際上單批進口貨物的數量可能高達成千上萬件,導致取樣送驗的件數偏低。
她說,依照查驗作業要點,若件數超過3千件,抽驗樣本數最高就是15件。換言之,若單批貨物爲5千件或7千件,取樣件數都是15件,採樣比例僅0.3%、0.2%,「表面說逐批抽驗,實際上是包着糖衣的謊言,不得不跟衛福部說,你到底是在照顧國人健康,還是用專業包裝欺騙國人。」
陳椒華舉例,2011年日本輸入食品的報驗批數約6.5萬批,合計5.55萬噸,輻射檢驗批數1萬7189件。但到了2021年,報驗批數增加到14.1萬批,合計15.33萬噸,但輻射檢驗批數卻是1萬7027件,比2011年還少了162件。這代表日本食品進口數量增加,但檢測批數並未增加,抽驗比率愈來愈寬鬆。
對於檢驗項目放水的問題,陳椒華指出,南韓嚴謹看待福島食品進口,不僅未進口水產品,對於其他類型食品,只要檢測出「碘」0.5貝克與「銫」1貝克以上,就會要求追加其他17項放射性同位素的證明書,其中包括是否含有「鍶90」。她說,過去南韓總統就曾說過,福島食品「鍶90」超標很多,這也是爲何南韓不放寬福島周邊縣市食品的原因。
但陳椒華表示,「鍶90」的半衰期長達29年,一旦被吸收會累積在骨骼中,增加罹患白血病、骨癌的風險,因此他們纔會一再呼籲政府必須測「鍶90」,否則愛吃日本食品的人得到白血病、骨癌的機會就會較高。
對於檢測「鍶90」的問題,陳椒華說,韓國做法是測到「銫」1貝克纔會測「鍶90」,臺灣可參考韓國的作法。只是,目前臺灣核研所每月檢測「鍶90」的能量也只有20件。
「校園午餐搞非基」共同發起人黃嘉琳指出,福島核災發生迄今已11年,但臺灣對日本的食安風險評估、管理、溝通機制是否已完全建立?從此次解禁來看,政府在此題目上的功課依舊沒做好,也未建立獨立檢驗、研究機構,要求政府應成立類似歐盟ECFA的獨立、透明的食安風險研究中心。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宋瑞文表示,在鍶的污染與檢測數據方面,曾有過日本與美國數據落差過大的問題;而根據民間團體、學者分析,日本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數據在災後有惡化情形,不無受到鍶影響的可能,種種問題都讓人對解禁政策難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