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決策政治化 英美央行壓力倍增
位於英國倫敦的英格蘭銀行。(圖/路透社)
隨着全球利率政策躍升爲政治爭議的焦點,英格蘭銀行與美國聯準會(Fed)面臨的壓力倍增。據英國《衛報》分析,英格蘭銀行高機率於6日宣佈降息,而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加強對聯準會的批評,導致各國央行面臨更嚴格的審查。
雖然美國經濟多年來持續保持G7國家中最高的成長率,且預計2025年仍將領先,但川普政府仍有意繼續降息以推動經濟發展。他在就職3天后即表示:「我認爲我比他們(聯準會)更瞭解利率,而且我肯定比主要負責決策的人更懂利率」。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上週對此作出堅定迴應,選擇維持美國利率不變,以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然而,川普的強硬言論已經引發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警告,提醒各界應避免政治干預央行決策,否則可能加劇通貨膨脹風險,甚至引發金融市場動盪。
在此背景下,英格蘭銀行總裁貝里(Andrew Bailey)將於本週公佈最新利率決定,市場普遍預期將從4.75%下調至4.5%。繼去年兩次降息後,金融市場預計2025年還將降息3次,今年底利率可能降至4%。
貝里並非首次面對政治壓力。當英國通膨率一度突破10%時,時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揚言重新審查英格蘭銀行的職權範圍,以遏止連續升息所帶來的影響。特拉斯更表示,若非受到「深層政府」阻撓,她本來計劃直接開除貝里。
如今,貝里再次面臨來自不同方向的壓力,市場擔憂通膨走高和聯準會停止降息。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正在評估當前經濟放緩趨勢是否會持續,以及央行是否應爲此承擔責任。 財政大臣裡夫斯(Rachel Reeves)目前因經濟成長遲緩而備受批評,然而,若本次利率決策未如預期降息,公衆的關注焦點可能轉向英國央行,而非政府經濟政策。
市場對英國經濟前景的預測普遍悲觀。2024年英國經濟表現已令人失望,2025年雖可能略勝歐洲其他國家,但對民衆而言,經濟發展停滯的問題依然嚴峻。
英格蘭銀行高層長期擔憂私部門薪資增長過快會再次推高通膨,而近期英鎊兌美元走軟,更加深市場不安。由於市場認爲川普政府的政策可能推高美國通膨,導致聯準會暫緩降息,美元因此走強,英鎊相對貶值。上述現象讓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可能進一步推高英國通膨率。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報告指出,英國薪資成長已呈現放緩趨勢,其他通膨壓力亦預計將在今年減弱,這爲英國央行提供了降息空間。IMF預測,英國可能在2025年內降息4碼至3.75%。
儘管經濟學界多數認同當前利率過高不利經濟成長,但部分MPC成員仍希望繼續壓制通膨。然而,英國12月通膨率已降至2.5%,雖仍高於2%的目標,但下降趨勢明顯。
工黨內部對貝里的態度亦顯得微妙。部分議員希望批評他應對經濟放緩不力,但又擔心此舉會招致財政大臣裡夫斯的不滿,因爲她曾明確表示支持央行獨立性。這也意味着,若貝利決定效仿鮑爾的強硬立場,可能不僅會對工黨政府構成挑戰,也將進一步影響英國經濟前景。
與此同時,聯準會的挑戰在於管理強勁增長的經濟,而英格蘭銀行則需應對疲軟的經濟,並尋找適當刺激措施。在全球貨幣政策日益受到政治影響的情勢下,兩大央行如何保持獨立性,將成爲影響未來經濟穩定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