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國》像似冠狀病毒株的繡球花

李利國》像似冠狀病毒株的繡球花。(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李利國專欄】我猜想,有些人若是乍見到風箱樹似如繡球花的圓球狀花序,也許不免會大吃一驚,怎麼如此像似冠狀病毒株的外型。

但對我而言,風箱樹,茜草科,風箱樹屬,在臺灣是被列爲瀕臨絕滅的水生保育類植物,今日有緣相遇,值得銘記在心頭!

風箱,在早期農業社會時是日常生活重要的謀生工具,作爲打鐵用的「風鼓」裝置,就是利用風箱樹的木材製作,成爲當時重要的經濟作物。

隨着經濟發展的轉型,風箱樹的經濟地位就一落千丈,然而從生態保育角度言,作爲臺灣珍稀植物之一就不應被人們忽視其光彩與價值。

因此,就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第五章之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ㄊㄨㄛˊㄩㄝˋ)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橐籥」就是風箱的古老名稱!老子在此說「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意指天地猶如風箱,風箱靜止時不產生任何能量,似乎空虛卻蘊涵着無窮盡的能量,所以一旦動起來之後,內部產生的風力能量就源源不斷。

老子在這裡說的天地不「仁」,並不同於儒家說的「仁」,其意指私心偏愛,因此老子認爲天地無所謂仁或不仁,亦即無私心,對待萬物都如同對待芻狗一樣,不會有所偏愛,而是一視同仁的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反而可以生成萬物;故而聖人亦應效法天地的無私心偏愛,讓百姓自己按照自然規律來發展,不需強加教化干涉。因爲太多的施令教化,只往往是剛愎自用,反而會勞民傷財、加速敗亡,因此不如順其自然、抱守清虛的「中道」吧!                          面對當前政府、政客與政黨的作爲與不作爲,似應藉老子之言加以反思!

作者爲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