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從IBM、CETC到創業公司,我一直爲技術和醫療搭橋 | NAU優秀學員

與李晶的談話是在一個忙碌的午後,他從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但即使在簡短的對話中,我仍然同時收穫了快樂、溫暖與感動...

十餘年工作生涯中,李晶一直緊緊圍繞着醫療和技術兩個名詞深耕,曾任職於IBM、CETC等世界500強企業,從底層研發做到技術總監,如今更是業內隱私計算資深行業專家。

經過兩個訂閱期的學習,李晶順利從北亞利桑那大學(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簡稱:NAU)畢業,背上沉甸甸的行囊,準備向下一階段啓航。

最初選擇NAU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項目時,李晶經過了許多考察和對比。

“偶然發現NAU這個項目,經過深入瞭解後,我找到了多年來從事的技術領域方面的碩士方向,正好符合我的興趣點。”

在許多提升自己的方法中,最終選擇了NAU項目。

李晶學習NAU課程

作爲深入醫療健康領域多年的技術人員,雖然他自始至終葆有對技術的熱愛,而對醫療領域的感情,卻經歷了別樣的故事...

李晶本科學習自動化專業,畢業後進入IBM從事醫療類項目研發工作,後又輾轉了多家知名企業一路晉升。

被問及轉碼到醫療健康領域初衷時,李晶坦言,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初衷,在迷茫的畢業季,能抓住IBM這樣的外資企業的橄欖枝已經很幸運了,而當時的項目機會是醫療健康相關的,於是就一直向這個方向發展了。

李晶工作照片

恰恰是這樣不爲什麼的堅持,讓他找到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從偶然到必然,從相遇到喜歡。

幾年前,在醫療大數據調研中,李晶負責四川省瀘州市的基層信息化工作。

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數據直觀地擺在面前時,他感到驚訝和痛心。

他發現,偏遠地區或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的身體指標情況是令人觸目驚心的,許多人的血壓、血糖指標是嚴重超標的,而囿於醫療條件和當地患者自身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這些問題並沒有被重視起來。

如果能夠比較早發現並進行干預,不但能避免後續的併發症,更能降低患病致死等惡劣影響。

醫生通過一雙妙手解決患者的身體狀況,但這種力量是有限的,他很難兼顧到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人羣的醫療數據健康情況。

而如今,技術人員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就可以做到這一點,能夠讓一個醫生髮揮出更高的價值,能夠帶來更好的醫療體驗和社會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醫療技術人員是醫生的瞭望塔,通過數據分析,精準把握某地區或某類人羣的健康狀況,真正做到從更大範圍內“對症下藥”。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是李晶的座右銘。

意思就是廣泛的學習要堅持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李晶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是如此,他坦言,身邊有許多同事通過就讀MBA提升自己,但是在選擇項目時,他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技術方向。

李晶在高鐵上學習

“我覺得人各有志,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爲了提升自己,而不是爲了一紙文憑。”

讀碩帶給李晶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許並不是通過工作中某個具體的項目體現出來,但在不斷涉入知識、以論文的形式輸出的過程中,這些知識無形中內化成血液,流淌在自己的看待世界的眼睛裡,外化作空氣,散發在與他人交談的言行舉止中。

李晶與女兒一起學習

堅持自己喜歡的方向,持續吸收和內化,不急功近利,也許就是這份座右銘的深意了吧。

在讀碩的路上,李晶收穫了許多感動。除了NAU熱情洋溢的教務老師,還有來自家人的支持和鼓勵。

在無數刻苦學習的深夜,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化作無數星光點點,照亮趕路人。

李晶不但是一位鼓勵團隊一起學習進步的領導,更是一位以身示範,將學習氛圍帶進家裡的父親。

相比於要求孩子學習,他更希望通過全家的學習氛圍,讓女兒在耳濡目染下對學習本身產生原始動力。他希望給女兒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熱愛生活的人,總能把生活的每塊拼圖都塗上顏色。在閒暇時間裡,李晶喜歡打羽毛球、爬山、陪陪家人,在工作和學習的同時,也不忘將生活的碎片填滿。

李晶打羽毛球的背影

回顧我國醫療發展史,早在周代,朝廷就設有“掌養萬民之疾病”的“疾醫”一職,但疾醫數量少,難以涵蓋萬民。

北魏始開始有了醫館雛形——“別坊”。

唐朝以後醫館開始逐步完善,直到如今各個科室分類明確的現代醫院。

如今,號稱第四次工業革命的IT技術擎着改變人類的旗幟進軍醫療這一傳統領域,對於醫療領域的發展來說更是一次新的革命。

李晶的工作正是技術+醫療的有機結合,更需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李 晶在MIT

他不但自己大量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運用到工作中,還帶領團隊形成一個學習性組織,共同汲取新知,共同成長,更是在工作之餘,攻讀NAU在線碩士,豐富夯實技術知識的外延和內核。

在醫療與技術結合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就是醫療人員與技術人員的溝通壁壘問題。

李晶談到,醫療和IT領域都是知識密集型行業,醫療領域經歷多年的發展,學科分類豐富,而學科內進一步細分的領域更加精細,更是有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等等這種高精尖醫療技術產生,而IT領域也是知識門檻高且更新換代快的工作。

技術與醫療的修橋工可是份不小的差事,想打破兩個專業的溝通壁壘,需要不斷學習、需要協調人員、還需要深度溝通。

李晶生活照

此外,李晶同學還是隱私計算領域的資深專家。

“隱私計算就是‘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作爲與勞動力、土地、資本、科技並列的第五生產要素,想要發揮他的獨特價值,就不可忽視安全與隱私保護的需求。”

數據分析和隱私計算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良好的隱私計算加持,纔有更多企業和部門願意將數據分享出來,供他人進行數據分析,彰顯數據價值。

2020年被稱爲隱私計算元年,而2021年才陸續有一些商業案例落地,作爲一個比較新型的領域,我們對隱私計算還存在着技術壁壘以及認知壁壘。

一方面,它要求密碼學知識、軟硬件結合的能力和技術框架等門檻,另一方面,它需要我們改變以往對網絡安全、數據脫敏等現階段的常規認識。

本着這種初衷,李晶同學將於本週四爲大家直播分享隱私計算相關內容!

如果您感興趣的話,歡迎掃碼加入!

在NAU的學習旅程已經告一段落,相信秉着這種終身學習的態度以及從一而終的堅持,李晶今後的人生旅程中一定會有更多的發光時刻。

彼岸教育顧問老師寄語:

“與李晶同學溝通時,明顯能感受到他對提升自己的重視,也能感受到李晶同學的嚴謹認真。

李晶同學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表現得十分出色,很開心NAU能夠幫到他。希望能夠爲每位堅持自我提升的優秀職場人,找到心儀的碩士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