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腸癌必做基因檢測 RAS無突變有望爭取近3倍存活時間

圖/範文傑醫師提供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連年位居國人癌症前三名,每小時約有兩位患者新確診大腸直腸癌,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範文傑醫師分享,四年前就有一名40歲女性,因出現血便、腹部腫脹症狀到醫院檢查,經婦產科醫師診斷後,初步判斷爲卵巢癌。緊急開刀處理後,發現罹病原因竟是大腸直腸癌發生轉移,且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肝臟。

範文傑醫師說,該名病患肝臟的腫瘤數量超過五顆,且體積較大、無法切除。所幸,在基因檢測後,確認RAS基因沒有發生突變(野生型),便接續使用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治療,因該款藥物較可縮小肝轉移的腫瘤,相當符合該婦人的病況。經過四個月的治療後,患者不僅大腸直腸癌獲得穩定控制,其肝臟腫瘤也縮小至可切除的大小,經過手術後,該患者至今已經穩定抗病四年、沒有復發的跡象。

標靶藥物提升手術切除機會,爲患者延長存活、爭取治癒

「大約有兩成至兩成五的病患在確診爲大腸癌時,已經出現癌症轉移,常見轉移的器官包含肝臟、肺臟。」範文傑醫師強調:「若長輩不幸罹癌,千萬不要誤以爲是不治之症而選擇逃避或另尋偏方,積極治療仍有重現生機的可能。」

範文傑醫師指出,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相當多元,包含了化療、電療、手術切除、標靶治療等,但若想要延長存活時間、降低複發率、甚至是爭取治癒,最好的方式還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然而,若癌細胞較大,或是生長位置靠近骨盆、結腸位置,手術切除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因此,會建議患者先透過標靶藥物儘可能的縮小腫瘤,提升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把握健保資源、檢驗RAS突變,找出合適標靶藥才能爭取更長的存活時間

範文傑醫師說,我國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使用,且政府已經給付其中的兩款標靶藥物,爲了針對致病根源精準出擊,先做基因檢測格外重要,而大腸直腸癌重要的基因檢測項目就包含了RAS與BRAF兩種基因,其中,RAS基因型檢測更是獲得了健保給付。

範文傑醫師以RAS沒有發生突變(野生型)的治療接續說明,若爲RAS基因轉移型腫瘤,第一線合併使用EGFR單株抗體與化學治療,可有效降低化療毒性,不僅具有化療的作用、也可達到標靶治療精準治療的效果,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根據大型臨牀試驗證實,有望將存活期從一年多的時間延長至將近三年。

範文傑醫師提醒,大腸癌的發生與基因變異、飲食習慣、環境因子都有相關,若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或有反覆性大腸潰瘍疾病,務必要調整生活型態,像是戒菸、減重、戒酒等,更要減少攝取加工食品、燒烤食物、精緻澱粉類食物等,多吃深色蔬果並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與作息,纔能有效降低癌變發生機率。

本衛教訊息由臺灣安進協助提供

TWN-954-1123-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