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迴應一切

撰文 | 周長賢 編輯|馬青竹

上週,蔚來創始人李斌的兩次活動,在社交媒體刷屏。一次是12月14日,蔚來媒體面對面,李斌迴應一切問題;一次是12月17日,李斌直播實測150kWh電池包,從上海到福建,長途奔襲1044公里。

對於第一場活動,蔚來總裁秦力洪評價:“李斌站在這裡跟大家溝通兩個小時,一直站着說話,回答140個問題,誰有他這麼謙遜和接地氣?回答質量放在一邊,至少是一個苦勞。”

對於直播實測,有媒體人認爲:大家並不是來看“蔚來150kWh電池包怎麼測”,而是來看“李斌開這十幾個小時車都幹了啥”。

在《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看來,蔚來這兩次傳播堪稱經典。前者雖說是每年慣例,目的是爲12月23日的2023 NIO Day造勢,信息量更豐富,傳播力度更大。後者則更像是一次商業大佬真人秀,蔚來車主與吃瓜羣衆看熱鬧,業界友商拍大腿,媒體樂此不疲地免費傳播。

第一場活動後,蔚來公關部將媒體面對面活動的140個問題分門別類,但彼此交叉、重疊,而第二場直播測試長達14小時,李斌與兩位客串嘉賓的對話時有亮點,梳理起來都甚爲不易。

爲了方便閱讀,筆者將其歸總爲李斌的五個反思與四個判斷。

五個反思

印象中,李斌雖然經常在互聯網上被人教怎麼做CEO,卻從沒服過軟。在2023媒體面對面溝通會上,他卻主動反思,甚至爲過往的“錯話”公開道歉。

反思一:錯了就是錯了。

2021年12月,在一次與車主的溝通會上,李斌說“我都不懂爲什麼還有人買油車?”沒想到,那段話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以至於,有人拒絕蔚來品牌,“因爲一個人,不買一輛車”。

李斌承認,當時說錯話了,讓人們覺得他狂妄無知。“那麼多人買油車是有原因的,那時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不高,現在已經40%了,新能源車在一線城市已經超過了50%。但那個話說得肯定太早了,可能再過五年會合適一些。”

不過,他仍堅持最後的倔強,“我一直對自己有一個要求,就是在每個時間點,說的話是我真實的想法。”

反思二:小心長期主義陷阱。

堅持長期主義,一直是人們對蔚來的定位,甚至褒獎。李斌卻心存警惕。

他半開玩笑地說,長期主義現在大概率是一個貶義詞,“老給我們貼長期主義標籤,很多同事就真的信了。”

李斌透露,從2019年底開始,蔚來經常有五年的戰略規劃,今年調成了兩年經營計劃。

他認爲,長期主義不是不做好短期執行的藉口。老講長期主義,容易在公司裡面衍生出一種文化,就是不看短期的執行。

“以後大家不要說蔚來是一家長期主義的公司,會麻痹我們的同事。說蔚來是一個追求短期執行的公司,說我們目光短一點,沒有問題。我們同事會被鼓勵。我們是一家講執行效率的公司。”

回顧蔚來9年曆程,李斌反思,在好的時候,能做出差的決定,在差的時候,容易做出好的決定。“我們不好的地方在於,對外部風險、經營風險預估不足,如果風險預估能夠更謹慎一些,很多措施可以做得更早。”

比如,對於外部風險,蔚來沒有預判到今年股權融資市場的不友好。

“中國大部分企業家、創業者一直生活在一個單邊向上的年代,對於週期是沒什麼感覺,我們可能把那些當成常態了。其實,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不是這樣。”他認爲,我們現在應該有更多的風險和週期意識,中國很多企業家可能都需要去補這一課。

相對於難以預測的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則像“溫水煮青蛙”,或者像李斌所說的組織“慣性”。

他認爲,汽車行業最大的戰略是產品戰。如果可以重來的話,蔚來一些產品規劃、產品定位、產品細節,應該做得更好。“因爲產品定義不精準,產品規劃不細緻,讓我們(每個月)少賣幾千臺車。這是我們交的學費。"

李斌希望,下一代產品就更清楚是賣給誰的,爲什麼會買,“我們會更清楚地定義”。

反思三:今年“銷能”上晚了。

李斌說,今年最大的教訓,就是“銷能”上晚了。“應該在今年的2月份開始上銷能,大概6-7月份能夠產生銷量。”去年第四季度,蔚來有很多意向訂單,因爲跟進不夠充分,不夠及時,流失掉了,到6-7月份纔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要不然,今年多賣一到兩萬臺應該沒有問題。我們採取行動了,不夠果決。”他頗爲後悔地說,慣性是非常可怕的。

反思四:放棄幻想。

第一,對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要放棄幻想,一定很慘。第二,對我們會以價換量,也要放棄幻想。兩個都要放棄幻想,外部要放棄,內部也要放棄。

反思五:海外市場,蔚來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學習誰都繞不過去。

李斌清醒地認識到,短期之內,歐洲市場對銷量的幫助可能不如中國一箇中等城市。“像我們這樣一個高端品牌,到歐洲就可以立刻打開局面,想得太天真了。我們得做足夠的市場準備,當然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相比歐洲市場,蔚來對進入北美市場更是如履薄冰。“北美2017年開始做規劃,到現在已經六年,幾個同事頭髮都白了。”他表示,要看資源以及國際政治環境,不能加大風險。

秦力洪補充道,蔚來在歐洲這兩年的實踐比較淺,有些東西被嚴重低估了。在他看來,中國智能電動車想在歐洲速勝的說法不成立,應該認真把基礎做好。

比如,蔚來在歐洲的換電佈局比預期慢很多,去年說今年年底建120個換電站,實際剛建了28個,因爲有很多沒有認知到的執行問題。再比如,蔚來在歐洲推行的訂閱模式是前幾年基於歐洲低資金成本設計的,但歐洲現在利息水平比中國還要高。

他感慨,“如果我們重來一遍,很節奏需要調整。”

四個判斷

作爲新勢力的頭部企業,蔚來創業9年經歷溝坎無數,一度走在倒閉邊緣,2019年李斌更是被稱爲年度車圈“最慘的人”。不過,無論是蔚來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產業價值鏈上的佈局,還是李斌在經營管理理念上的與衆不同,都備受業內外關注。

在2023蔚來媒體面對面溝通會上,李斌與秦力洪長達3個小時的發言中,不時冒出他們對未來市場與商業模式的剖析與判斷,值得一讀。

判斷一:換電是蔚來的護城河,而且隨着生態的開放,同行的加入,車越賣越多,護城河只會越來越深。

爲了便於人們理解,李斌以亞馬遜的雲服務類比,認爲它們邏輯很一致,有三個特點:

第一,網絡效應都很強;第二,建設週期長,亞馬遜雲服務到現在建設了20年,固定資產2600億美金;第三,都是自己先用,再開放給別人,在雲服務領域沒有所謂的完全獨立第三方。

“大家如果想不通換電模式,就想想全世界最領先的科技公司做雲服務,經歷了什麼過程,賠了多少年的錢,纔有今天的護城河和想象力。”他呼籲,所有車企都應該去看看哪一款車可以做換電改造。

“沒有任何損失,改造底盤,便宜的一兩千萬就夠了,貴的可能也要不了多少錢,多賣一千輛、一萬輛車就都回來了。”

12月17日,在150kWh電池包直播實測中,李斌對換電模式給出了更爲精煉的定性,這是“用戶需求倒逼技術創新,並獲得政策支持的體系性創新”。

判斷二:2024年-2025年會是高端純電市場爆發的兩年。

李斌強調,蔚來定位高端品牌,從來沒說是豪華品牌。但技術如果不領先,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高端品牌。當然品牌力其實是來自於用戶認可,用戶用腳投票。

在他看來,高端純電市場一直比較難。這是因爲,相對來說,高端用戶對使用成本不那麼敏感,對品牌的共識價值會高一些。

不過,事情正在起變化。以上海市場爲例,從7月份到11月份,不管是什麼動力形式,蔚來都超過了30萬以上所有品牌的銷量。

李斌堅信,一旦基礎設施建立起來,品牌共識價值建立起來,普及起來是很快的。

判斷三:商務市場,是蔚來必須去攻克的細分市場,否則利潤會受限,品牌的天花板也會受限。

行政旗艦車市場不大,但蔚來非常堅決要進入這個市場。據悉,2023NIO Day上,蔚來將發佈一款行政旗艦轎車ET9。李斌認爲,這款智能電動汽車將代表全球科技創新的新標杆。

判斷四:20萬到30萬級市場會非常慘烈。

“所以,蔚來品牌不要到這個市場裡面去了,很麻煩。”李斌說,我們做些準備,後發制人吧,先慢慢轉一轉,然後再讓第二品牌入市。

他聲明,推新品牌的原因,不是因爲虧損嚴重,而是因爲智能化的所有投入都要變現。

他希望,蔚來在高端市場有很高份額,第二品牌去服務更多用戶。雙方的能力有很多共享,尤其是智能化相關軟件的複用,帶來的成本節約和規模優勢是巨大的。比如,第二品牌跟NIO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數字系統、電池、底層開發團隊共享,車輛工程團隊纔是獨立的。

在定位上,蔚來和第二品牌會有明顯的區別:蔚來品牌會技術領先,針對商務爲主,兼顧家庭和個性等需求;第二品牌堅決做家庭市場,打性價比,安全,舒適,空間,配置。

李斌判斷,在20多萬的家用市場,有機會產生月銷5-6萬的車型。在這個市場,第二品牌將投入三款車,打法肯定不一樣,會更加效率導向。

結語

前段時間,李斌把《福特傳》和艾爾弗雷德·P·斯隆《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又看了一遍。他由衷地說,其實今天想的很多東西,一百多年前他們已經琢磨明白了。

李斌認爲,汽車產業是泥濘路上的馬拉松,對規劃能力、體系能力要求很高。在《福特傳》裡,他學到了亨利·福特如何基於常識,建立很多體系。在斯隆身上,他學到了怎麼管理多品牌,怎麼從財務角度看產業鏈佈局。

回到現實,李斌說無論是比亞迪、奇瑞等老牌中國車企,還是小鵬、理想等新造車企業,每家公司都有做得特別好的地方,都值得學習。對於蔚來而言,當下需要做的事情是,加強風險意識,管理資源邊界。

在過去的兩個月,蔚來進行了三十餘場討論會,確定了每個業務未來兩年的目標、關鍵成功要素與優先事項、行動計劃、需要的資源,識別組織優化、降本提效的機會。

其中,蔚來明確的三個高優先級業務依次是:確保核心關鍵技術的長期投入,保持技術與產品的領先優勢;確保銷售與服務能力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確保 3 個品牌 9 款核心產品的如期上市。

談及每個季度三四十億的研發費用,李斌說,還會保持,這樣才能保持產品與技術的競爭力。

“如果只是爲了活下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幹。”他笑稱,“立刻就有利潤,但這肯定不是我們該乾的事情。”

因爲,汽車行業是強產品驅動,強技術驅動,強服務驅動的行業,蔚來定位在高端品牌,不保證投入的強度不行,現在只能往前衝。當然,降本增效是永恆的話題。

“活下去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要有發展;參與角色也不是目的,能贏纔可以。”李斌說。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