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賴大權獨攬 黨、政爆信賴危機

總統賴清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百日看四年,若賴清德總統「集權」風格不改,不論國政或黨務恐將浮現「信賴危機」。

賴總統親自擔任總統府三大委員會召集人,但委員會討論議題屬於行政院相關部會執掌,賴總統以國家高度解決問題的美意,反而引來大權一把抓的質疑;此外,賴總統就任後,用人、施政決策圈過小,也與民進黨派系共治的傳統有違。

總統府設立三大委員會,是賴總統執政三個多月來,重要的亮點施政之一。賴總統希望用國家戰略高度,透過延攬產官學界意見,面對、討論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健康臺灣,乃至國家安全韌性等棘手問題。

賴總統想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委員會討論的議題,全部都是行政院各部會執掌,例如能源議題,行政院就設有永續會,即使需要跨部會協調,行政院也有政務委員可以發揮統籌調和功能。

賴總統親自擔任委員會召集人,相關部會首長擔任副召集人,但行政院長卓榮泰卻未有角色,自然會遭在野黨質疑總統「擴權」、「架空」院長。

賴總統凡事想要「由上而下、強勢決策」的執政風格,民進黨內瞭解他個性的人並不意外,但帶來政治後座力。以總統府成立三大委員爲例,除了府院高層與賴總統信任的少數親信,絕大多數民進黨人尤其是立法部門事前都不知情,委員會成立後遭詬病疊牀架屋,黨內的辯護力道也難以施展。

與賴總統施政風格對比的是前總統蔡英文,蔡在總統任內遇到重大政策或政治事件,多會徵詢行政部門與立法院黨團,甚至是黨內各派系領袖意見,在蒐集各方看法後,纔會做最後的裁示與決策。相較之下,賴政府內閣團隊上路後,因爲行政立法溝通不順,連民進黨內都曾詬病是「外星人內閣」。

民進黨向來有派系共治的傳統,賴總統執政後,府院黨各部會「用人唯親」,賴習慣小圈圈決策,在政策上與立法院黨團的溝通不足,難免引來黨內其他派系非議。

不論在國政或黨務,賴總統這種鮮明的由上而下、強勢行事風格若不調整,來自在野黨乃至綠營內部的反彈,恐怕也會越來越強烈,如此一來也將更不利於賴總統在黨政兩端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