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豪擲預算 真能從源頭打詐?

去年民衆「被詐騙」金額累積高達88億餘元,創史上新高。此爲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詐騙氾濫爲民怨之首,詐騙手法卻推陳出新,即便高度警戒都可能遭到毒手,更屢見執法人員與詐團、博弈洗錢集團勾結醜聞。行政院成立「打詐國家隊」歷經三任閣揆仍難從源頭防堵,如今打詐綱領將再升級,打詐新四法亦公佈施行,卓內閣一口氣撒下七十三億元預算,這份打詐成績單將取決於是否對症下藥與落實。

政府打詐從前年蘇貞昌任閣揆時成立「打詐國家隊」,提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宣稱是一年七個月策畫而成,挹注十四億元經費,擴增人力與設備;陳建仁任閣揆時宣佈打詐綱領進化爲「一點五版」,成立「打詐辦公室」再增十三億元,卻被抨擊大多花在場地整修和防詐宣導。

今年初通過打詐新四法,明年還有「打詐行動綱領二點○」,預算比過往大增六十億元。當時主責的前政委羅秉成曾強調,目前犯罪集團大肆利用通訊軟體等犯罪,「歹徒已經開遊艇,你還在游泳」,因此除了原先的識詐、堵詐、阻詐、懲詐,新增數位部加強「防詐」,同時加重詐欺刑責、放寬科技偵查手段。

不過,過往打詐不利最爲人詬病的,無論是詐團愛用的漫遊門號橫行,卻缺乏實名制導致無法查出真正犯嫌;或是詐團多利用第三方支付或虛擬貨幣詐財,政府對第三方支付並無資本額或開業設限等。都顯示業管雖涵蓋金管會、NCC、數位部等衆多部會,卻事權分散、彼此推諉,甚至徒有法令卻未落實,使成效差強人意。

去年民衆「被詐騙」金額累積高達八十八億餘元,創史上新高。面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洗錢手法,金流追蹤仍是難解問題,人力問題也待紓解。豪擲的預算是否能對症下藥,趕上甚至超越「歹徒開的遊艇」還是未知數,但愈高的預算也伴隨愈高的期待,如何拿出整合魄力,跨部會防堵詐騙於未然,考驗卓內閣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