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背景提升項目能爲留學申請加分?專家:本末倒置

看似“冷門”的活動能否讓留學申請變得“獨一無二”?價格不菲的背景提升項目真的物有所值嗎?

全文3551字,閱讀約需7分鐘

新京報記者 戚望 編輯 巫慧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

近日,北京某外國語學校出國部一名16歲的高一學生,在參加中國探險協會組織的青少年騰格裡沙漠探險項目時意外身亡。據新京報報道,該學生此前從未參與過戶外徒步等活動。另據紅星新聞報道,該校另一位參與此次沙漠探險的學生表示,大多數人蔘加這個活動,就是爲了出國留學能加分,並不是喜歡戶外運動。

看似“冷門”的活動能否讓留學申請變得“獨一無二”?價格不菲的背景提升項目真的物有所值嗎?

━━━━━

名目繁多的背景提升項目催生家長焦慮

“從訓練營豐富、精彩、獨特的活動中提升申請文書的亮點,讓招生官記住獨一無二的你。”在中國探險協會官網今年6月15日發佈的《喚醒孩子的探險精神,來這裡開啓一場探索之旅》一文中提到,6月9日,該協會聯合某校召開青少年探險科考訓練營家長說明會,共同探討關於探險活動和留學申請的問題。

國外學校在招生中不設置具體可量化的考覈標準,標準化考試成績雖然重要,但也不對申請起決定性作用。此外,提交申請材料時,申請者還需要通過“自薦信”,陳述自己的個人特質,在填寫網申表格時,多數學校也需要申請人列出自己的活動經歷。

遊學夏令營、實驗室體驗、國際義工、人文之旅、專利發明、徒步西藏、高端晚宴……針對國外高校的招生要求,各種背景提升項目也應運而生。記者搜索發現,這些背景提升項目價格不菲:爲期一週的體驗類項目,價格多在8000元至20000元不等;論文發表、走進實驗室等和學術相關的項目,價格則多在3萬至6萬元。

各機構名目繁多的背景提升項目讓浙江溫州的家長邵女士倍感焦慮。

“兩個孩子,成績都是4門A*,雅思7分,最後升學成果天差地別,一個進了牛津,一個進了曼徹斯特,差別就在於背景提升。”在邵女士加入的某個留學家長羣裡,類似的言論頻繁出現,之後緊接着的就是某個背景提升項目的推銷。

邵女士告訴記者,背景提升項目的名稱、授課教師的身份通常都很“耀眼”。面對種種誘惑,她多次動心,想讓孩子學些校內學不到的知識,爲申請國外學校加分。

有一次,她看到一個項目推介,主題是“漫威背後的商業策略分析”。項目介紹稱,將探討社交媒體的產生和發展如何顛覆傳統傳播模式,授課教師是全美前30名校教授。項目結束後,能獲得教授的網申推薦信,學生可獨立完成3000-4000字的研究報告,並在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

“當時很想給孩子報這個項目,但是價格太高了,34000元。”邵女士找到以往參加過這一項目的學生要來了課程內容。沒想到,孩子表示,這些內容校內都會學到,推薦信的內容更是模板化,“換成誰的名字都可以用。”

“可如果別人都有各種各樣的項目,我們沒有,在其他背景條件都相似的情況下,學校會不會錄取別人家的孩子呢?”一想到這,邵女士又有點焦慮。

━━━━━

背景提升項目的含金量存疑

不只是家長感到焦慮,學生也會因缺乏“活動”而質疑自己的申請競爭力。

來自北京某中學國際部的學生小寒說,在留學申請時,美國本科通用申請系統要求在“活動”一欄填寫10個經歷,並針對每段經歷寫一句話的總結。“我做過的活動沒那麼多,絞盡腦汁才能湊夠10個。但是班裡有個同學,每個假期都花錢出去參加各種活動,她糾結的是寫哪些活動會更加分。”

小寒坦言,的確會有同學爲了留學申請花錢買經歷。比如,有同學花了幾千元,參加了一個社會組織舉辦的愛心義賣活動,想以此體現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活動方給了該同學一些物品讓她去售賣,“最後這個同學賣不出去,損失也是自己承擔。”

記者瞭解到,針對不同的學生羣體,有着不同的背景提升項目。高中升本科的背景提升通常爲體驗類,比如愛心義賣、動物保護、沙漠野營等,以及一些相關的商業競賽等;而大學申請研究生的背景提升項目,一般則是科研、實習等。

一名曾花費8000元參加“名企實習”項目的大二學生告訴記者,他在宣講會上聽到學長說自己曾參與過“大廠產品運營管理”項目,不僅能收穫大廠實習經歷,還能收穫推薦信,於是心動報名。但真正參與後才發現,所謂的“提升”項目其實是老師講網課、學生完成作業,“一個月的‘實習’下來,沒有任何收穫,只拿到一封推薦信,而且大家收到的推薦信,除了姓名之外,內容都是一樣的。”

北京某留學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在推銷背景提升項目時,他們有一套相應的話術:針對學生背景中的薄弱項目推銷相關“提升”。如學生沒有比賽經歷,就推薦學生參加付費競賽。如學習成績一般,就推薦科研項目,稱“科研經歷可與成績互補”;在學生猶豫糾結時,會告訴學生,“如果兩個學生背景差不多,成績也差不多,如果你是招生官,你會錄取誰?”

多名已被錄取的學生表示,機構“老師”在推銷這些項目時強調,“評估申請時,有科研經歷的會走不同通道”;“申請中會優先錄取有大廠實習經歷的學生”等類似話語。而真正步入大學、研究生的環境中,發現這些完全是營銷話術。

畢業於武漢某理工類大學的陳寧(化名)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大二時,她在留學中介的推薦下,報名參加了“摩洛哥支教”項目,負責教當地小學到高中階段的學生英語。項目費用爲6000元,不含機票。

“當時是中介跟我說,申請美國學校的研究生,會看志願者經歷,我也不知道錄取標準是什麼,就報名參加了。”陳寧說,當地居住環境不好,支教兩個星期下來,感覺僅僅是走了個過場,缺乏持續性的教學不會給當地的學生帶來改變,而她的留學申請也沒有因這段經歷而增色。

“在中介機構爲我做申請時,這段經歷沒有呈現在我的個人陳述中,因爲後期換了一個申請老師,她告訴我短期的志願經歷並不重要,面試的時候被問到反而會很尷尬。”陳寧看到,這段經歷以一句話的形式被寫在了她的簡歷裡——“熱愛生活,曾到摩洛哥支教,認識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

爲留學申請參與冷門項目是“本末倒置”

在採訪中,多名學生表示,參與“背景提升”,是希望自己多一份經歷,一是爲了寫在簡歷裡,二是爲了在寫個人陳述等自薦材料時,不至於無話可說。

那麼,背景提升項目在留學申請中,到底能發揮多少作用?

普林斯頓大學前華北地區校友面試委員會負責人雪麑曾幫學校面試過幾百名申請者。她告訴新京報記者,海外高校除了關注標準化考試成績,也會關注學生的經歷和性格,因此不少申請海外高校的學生和家長,會擔心自己或孩子的經歷欠缺,不足以吸引招生官。

雪麑坦言,這其實是申請過程中的一個誤區。好多孩子和家長都覺得,經歷越豐富越好、活動越稀奇越好。但招生官或面試官在審覈這些經歷時,關注的卻是學生的思維深度、自我認知,以及是否真誠、熱情、禮貌、有同情心等。更重要的是,學校會在意學生是否發自內心地希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雪麑曾面試過一個學生,簡歷非常出彩:就讀於北京某頂尖公立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參與了數學競賽、物理競賽,熱愛文學,曾帶領高年級學生去某自閉症治療中心和孩子們互動……

雪麑發現,儘管該學生對於幫助自閉症患者的回答很詳細,但申請人缺乏對自己情感和心理的描述,甚至對何爲自閉症也缺乏認知。

“他對自閉症不太瞭解,但是他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雪麑說,看得出該申請人是爲了刷經歷而參加的這次“背景提升”,而這類項目,顯然沒有對他的申請起到加分作用,甚至申請人在面試過程中闡述這段經歷時的態度和表現,還給他的申請減分。

“通常情況下,兩三個問題就能看出申請人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雪麑坦言,在評估學生申請時,不會在意學生的經歷是否冷門,也不會在意學生參與活動的數量,而會關注申請人對某一領域是否熱愛,是否通過某段經歷激發了自己的思考。雪麑表示,無論做什麼活動,只要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並長期堅持,且通過熱愛與堅持,有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纔會在申請中加分。

在雪麑看來,家長或學生花高額費用,讓學生體驗生活,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做法,而爲了申請去體驗冷門的背景提升項目,更是本末倒置。“以沙漠探險爲例,如果學生從小對探險感興趣,希望挑戰自己,這沒有問題;如果單純爲了刷經歷,這是非常不值得的。”

雪麑建議申請人從周圍的事物入手。“如果想做出改變,改變父母也是改變,在居住的社區裡面做一個小項目也是改變;如果想體現團隊精神,參與過學校的排球比賽也能體現團隊精神;如果想證明自己的堅持,任何一個長期保留的好習慣都是一種堅持。”

在採訪中,多名留學機構負責人和家長表示,近年來,“冷門”的背景提升項目越來越多,且多冠以“爲留學加分”的噱頭,但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項目還存在危險。“申請人和家長都需要明白一點,學校在招生時絕不會只看申請人蔘與了多少項目,而是看申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有自己的熱愛和思考。”雪麑表示。

值班編輯 康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