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地鐵毆打小夥”反轉,別被人爲製造對立帶亂節奏

近日,一則“老人地鐵毆打小夥”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廣泛關注,不少網友在評論區對該老人表示譴責,併爲小夥打抱不平。8月9日,青島警方通報稱,該小夥和某在地鐵上對多名乘客進行滋擾,後與69歲老者翟某發生肢體衝突。和某扯破翟某上衣,翟某擊打和某面部造成其右側鼻骨粉碎性骨折。警方對和某以行政拘留處罰,對翟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從警方的通報來看,涉案小夥有錯在先,打人老者也並不無辜,這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社會治安案件,但在某些人掐頭去尾的處理之後,卻在網上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暴。許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指責老者,甚至還有不少人直接上升到對老年人羣體的批評,諸如“壞人變老了”的言論更是引起了不少人“共鳴”。而當警方通報發佈之後,事實證明,此前的許多網傳消息都只是不負責任的“腦補”而已。

人們常說“有圖有真相”,但這一次的“劇情反轉”,也說明一個道理:即使有視頻“作證”,也可能只是片面的信息,而非事實與真相。在大衆傳播領域有一個概念叫做信息片面化,即通過不完整的信息傳播,讓受衆對整個事物的認知產生誤解,或片面的理解。這種傳播手段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則很可能對公衆產生不良的引導,甚至進一步煽動公衆情緒,來達到聳人聽聞、混淆事實、顛倒黑白等傳播效果。

網絡的開放特性讓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煽動效應進一步被放大,人們樸素的正義感也往往容易成爲某些“流量推手”利用的工具。以“老人地鐵毆打小夥”爲例,逼迫讓座、動手打人、倚老賣老……比起“小夥滋擾他人引發衝突”這種“平鋪直敘”的表述,這些標籤化的表述顯然可以極大刺激公衆的神經,並喚起人們對公平正義的呼籲。當這樣的討論甚囂塵上之際,真正的“幕後黑手”卻可以在網絡的另一端津津樂道於自己的“傑作”。當“真相的蓋子”最終被揭開,羣體間的矛盾已然樹立,而“反轉”與“打臉”則很可能對公衆造成“狼來了”的消極效應,久而久之透支和消耗的是社會大衆的善良與信任,可謂流毒無窮。

我們都希望這個社會能變得更好,也希望通過網絡對公共事務進行道德層面的自我表達,但所有的建議與批評,都應該建立在對事件的全貌進行了解的基礎之上。對於廣大網友而言,面對紛繁複雜的網絡信息,唯有時刻保持清醒,靜待真相浮出水面,才能不被別有用心之人干擾了自己的判斷,作出真正有價值的建言,從而讓網絡上少一點戾氣,多一些客觀與冷靜。

特約評論員 周斌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