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不完真的撈不完,浙江一發電廠遭遇“海蜇危機”,網友提出“吃貨”建議,專家給出分析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雲寒 章然

一場海蜇的大豐收,給嘉興平湖一家發電廠帶來一場意外。

最近,潮新聞“記者幫”收到浙能嘉興發電廠發出的求助:過去的一週,這家1994年10月正式建廠的老牌發電廠遭遇海蜇“襲擊”。大量的海蜇導致廠內循泵房的旋轉濾網過載故障,員工們不得不24小時抓海蜇。

從9月18日到9月25日,已累計抓了約5250袋,21萬斤的海蜇。

浙能嘉興發電廠員工抓海蜇 圖片記者 俞劉東 攝

昨天(9月26日),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海蜇造成的影響依舊持續,大批員工站在旋轉濾網前清理,腳下海蜇已壘成“小山”。

發電廠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大家全力以赴降低影響,但情況不容樂觀。“我們特別希望集思廣益,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決海蜇問題。”

網友提出“吃貨”建議,專家給出專業分析

報道發出後,網友們的建議紛至沓來。

有網友建議從根源入手,在發電廠取水口增設幾道防護濾網,阻擋海蜇進入。

網友發表評論 錢江晚報官微截圖

也有部分網友覺得,如果從“吃”切入,會不會反而是個機會?

網友發表評論稱應該吃了海蜇 錢江晚報官微截圖

這些海蜇能吃嗎?人可以直接接觸嗎?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種質種苗專家蔣宏雷表示,浙江海域的海蜇主要以沙海哲爲主。這種海蜇雖然可以食用,但食用時必須經過謹慎處理,也不建議普通市民參與捕撈。

“沙海蜇口腕和觸手錶面也有刺絲囊,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會彈射毒液。人體被蟄後會出現皮膚紅腫、痛癢,重者造成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處理海蜇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必須做好防護,避免人體與海蜇直接接觸。

“不小心被沙海蜇蟄了,一般不嚴重的話,可先將傷口擦乾,可用酒精噴塗或用海水沖洗,如果皮膚損傷面積大,紅腫不退,要及時就醫。”

漁民作業不停歇,有人一上午打撈四五千斤

今天(9月27日)上午,記者從平湖市農業農村局瞭解到,平湖市從9月22日便開始組織漁民赴海邊開展捕撈作業,24日起升級爲24小時輪班捕撈,目前共出動船隻26艘次,共計捕撈海蜇100餘噸。

今天上午取水口現場共安排了5條漁船,約50條網具作業。據現場漁民反饋,周邊海蜇已明顯減少。

同時,平湖方面也聯繫第三方單位杭州育鯤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繪製方案,如通過電廠審覈,將在兩三天進行拉網清理作業,防止海蜇進一步被海水衝往發電廠。浙江浙能嘉華髮電有限公司也成立專班小組,進行三班倒工作,24小時在循泵房清理海蜇。

漁民赴海邊開展捕撈作業 受訪者供圖

中午11點半,記者聯繫上現場船老大湯師傅。此時,他剛剛結束上午的捕撈作業。

湯師傅今年35歲,在海上捕魚已經十多年了。

“凌晨4點多就過來了,已經打撈兩趟了。”湯師傅說,一上午收穫頗豐,已經捕了四五千斤海蜇,把40多個水桶全裝滿了,下午還會再繼續捕撈。

“現在周邊的海蜇比前兩天少了很多,不排除下午潮水又會帶來一波。”

對於這些已經捕撈的海蜇,湯師傅打算全部帶回去處理加工再去販賣,一斤可以賣十幾二十塊錢。

“今年我們浙江海域的海蜇有點多,當了十多年漁民,頭一年見到這麼多海蜇。”

海蜇數量激增,會不會影響梭子蟹以及其他海產品產量?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種質種苗專家蔣宏雷告訴記者,今年不止浙江海域,山東、江蘇等東部沿海地區也出現了海蜇產量暴增的情況。“往年也有過海蜇產量特別高的情況,但像今年這樣暴增,幾十年來是頭一次。”

他認爲,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比較複雜,可能與這幾年海洋生態環境的改變有關,也會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

蔣宏雷說,今年持續高溫少雨的氣候,使海水鹽度、溫度等都達到了比較適宜海蜇生長的情況。

每年9月至10月是海蜇生物學上的繁殖旺季,繁殖能力特別強,可以做到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在適宜的海洋環境下,海蜇會大量繁殖。

有網友擔心,今年海蜇數量激增,會不會影響梭子蟹以及其他海產品的產量?

網友稱海蜇氾濫導致螃蟹變少 錢江晚報官微截圖

蔣宏雷表示,海蜇大量繁殖,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可能會造成其他海產品減產,“海蜇主要以浮游生物爲食,數量迅速增長,會在短期內消耗大量浮游生物,其他以浮游生物爲食的魚類就會因爲缺少食物來源而死亡,進而影響了整個海域內的生物多樣性。”

蔣宏雷表示,針對海蜇大量繁殖帶來的影響,人工干預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暴增只是在短期內的一種急性事件,持續週期會太長,“等再下幾場雨,等降溫了,數量自然會驟減。”

原標題:浙江一發電廠遭遇“海蜇危機”,漁民捕撈作業不停歇,專家給出分析

(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