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示警 校園霸凌通報5年增6倍

近年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2024年底曾公開表示,政府要帶頭做起強化心理健康韌性的工作。但「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指出,近年校園霸凌事件發生人次持續增加,也有民團調查顯示,校園霸凌對學子心理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呼籲賴總統應兌現承諾,提出對策,別僅流於政策宣示。

據教育部統計,校園霸凌「通報件數」從2018年的562件,增加到2023年的3256件,成長幅度將近6倍。「確認比率」則從2018年的30.07%,下降到2023年的15.29%。陳學聖認爲,確認比率下降,可能反映當前對「校園霸凌」的定義與認定標準仍有調整空間,政府應儘速檢討。

另外,兒福聯盟近日發佈「2024臺灣校園霸凌與創傷知情校園調查」,10.2%的學生在過去1年內曾受校園霸凌;被霸凌學生中,22.5%曾出現自傷或自殺念頭,有30.1%的學生睡不着或睡不好。

陳學聖指出,校園霸凌問題不僅關乎學校,更影響整個社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深遠的傷害,呼籲賴總統應加速落實承諾,由政府帶頭做起,建立完善的反霸凌機制,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安全、尊重的環境健康成長。

教育部迴應,校園霸凌通報件數增加原因,包括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求教職員工立即通報疑似案件、2020年擴增師對生及網路霸凌通報類型,以及2022年啓用「1953反霸凌專線」等三因素。通報數增加反映校園防制意識提升,有助及早發現處理問題。

爲強化防制效能,教育部說,2024年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加強防制委員會功能,並導入調和制度,引導學生修復關係。教育部已與國家教育研究院、民間團體及專家學者合作,完成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5年計劃,未來將系統性推動學生情緒覺察、壓力調適及人際互動能力的培養,期望減少校園衝突及霸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