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職業化系列 (九) 好手外流擋不住 SBL人才荒難解
▲林志傑(左)與劉錚相繼前進CBA,也讓SBL流失不少好手。(圖/資料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籃壇頂尖好手選擇投身對岸中國CBA職業聯賽,從林志傑、田壘、曾文鼎、楊敬敏、李學林,再到劉錚、胡瓏貿、陳世杰等人,目前都在CBA打拚,多少也削弱了SBL賽場的「星度」,對整個聯賽及各球團來說,如何在未來用設法留住更多球星人才,也關係着SBL整體發展好壞。
近年來由於「野獸」林志傑在浙江廣廈的優異表現,越來越多臺灣頂尖好手都有向CBA發展的意願及實際行動,檯面上「黃金世代」的中華隊國手羣,普遍幾乎都有在CBA發展的經驗,甚至連臺灣多位教練人才,也都轉往中國籃壇執教。
就長遠來看,雖然對臺灣籃球實力是種肯定,但對於SBL的整體實力來說,確實也有大幅削弱狀況。
無論薪資待遇或整體規模,SBL幾乎都無法與CBA進行抗衡,市場規模大小几乎就決定了雙方勝敗優劣,頂尖好手們選擇更好舞臺發展,自然也是無可厚非之事。但球團能否在現有環境下,逐步提升對於球員的福利及保障,同時創造更多讓好手願意續留的誘因,仍是必須要做之事。
以剛剛結束的SBL第14季爲例,包括蘇翊傑、洪志善、陳世念、吳岱豪、張宗憲等好手迴歸,確實對於整體戰力、話題性都有所提升,雖然冠軍賽觀衆數並不如預期,但整個例行賽進場人潮確實有所回升,卻也是不爭事實。
就長遠來看,如何將嶄露頭角的年輕好手塑造爲SBL新一代球星,包括聯賽、球團甚至媒體都須盡一份力,但最重要的,是球員們在場上也得打出令球迷感動的內容,才能讓更多觀衆願意進場買單,而不是對於SBL抱持刻板負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