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漲3000%,馬斯克再度爆發,誓奪60000億軍工生意
霸榜世界首富4年的馬斯克,再進一步。
根據福布斯發佈(截至2024年12月11日)的美國20大富翁榜,馬斯克淨資產3750億美元,約合2.75萬億人民幣。
按照上週特斯拉股市表現,馬斯克已是全球第一個3萬億先生。
不僅財富總量絕對碾壓,馬斯克還創了另一記錄:上榜20大富豪,唯一靠製造業登榜者。
馬斯克的瘋狂還在繼續。
2024年12月31日,馬斯克在X上將暱稱改爲“Kekius Maximus”。一天後,同名的模因幣Kekius Maximus市值上漲超3000%........
但就在10年前,馬斯克引以爲傲的特斯拉與SpaceX,雙雙瀕臨破產。
再往前推,馬斯克還創下了一段尷尬:兩次CEO(一次董事會主席)任上被合夥人密謀捅刀,趕下臺去.......
“我這輩子,要麼富可敵國,要麼傾家蕩產,沒有第三種可能。”
這種不要命的冒險精神,讓一切成了可能!
01 創業第一桶金,2200萬美元
1995年,美國互聯網呈指數爆炸式增長。
馬斯克在做艱難取捨,是去斯坦福大學讀博,還是互聯網創業?
斯坦福大學博士尼科爾森給了他一個建議:讀書的機會很多,但互聯網革命人生只有一次。
馬斯克加入了創業大軍,他和弟弟金博爾瞄準了地圖黃頁Zip2:把企業掛到網上,與地圖結合,爲用戶提供導航功能。
這與當下我們所用的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非常相似。只是,馬斯克佔據了先機。
創業非常順利,馬斯克先是拿下“交互式互聯網服務黃頁”專利,接着又獲得300萬美元風險投資。
但引入投資代價很大。風投介入公司管理,馬斯克被免去了首席執行官,轉爲首席技術官。
起初,他認爲這是個明智決定,自己就是個技術狂。但後來馬斯克明白了一個殘酷道理,“如果你不是首席執行官,就不可能是首席技術官或首席產品官”。
Zip戰略轉變,不再聚焦於企業與個人服務,轉向爲大型報業集團提供軟件服務。
這無疑是捨本逐末,但此時Zip2已經逃出了馬斯克的掌控。最終Zip2與很多城市指南軟件一樣,陷入虧損。
1999年,Zip2賣身3億美元,27歲的馬斯克分到2200萬美元。
贏得第一桶金的馬斯克,內心極度不甘。他只能感慨,“偉大的東西永遠不會在風險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中誕生。”
02 合夥人捅刀,罷免CEO馬斯克
馬斯克很快開啓了第二次創業。
1999年3月,馬斯克與弗裡克創辦了X.com:一家集支付、投資、貸款爲一體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公司。
馬斯克爲X.com投出了幾乎全部身家(1200萬美元),與巨大心力。X是他對人與事的第一命名,包括自己兒子、SpaceX以及Xai。
但付出並不能贏得一切。作爲首席執行官的馬斯克,被指在管理上極其粗魯,沒有同理心。聯合創始人與員工,一度要他卸任首席執行官。
馬斯克反擊道,“最重要的是贏!”由於擁有控股權,馬斯克趕走了聯創與很多員工。
此後,馬斯克更加我行我素,“馬式管理哲學”誕生:他給任務設定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期限,時刻鞭撻員工去實現。
比如,他要求同事在感恩節週末上線X.com,一位工程師在感恩節加班到凌晨2點回家,上午11點又被馬斯克催着上班,理由是“另一位工程師通宵一夜,無力前進。”這些不近人情的舉動,爲他再度被罷CEO埋下了伏筆。
X.com在高速前進,馬斯克希望將其打造成兼具銀行服務與社交屬性的軟件。
這個想法無疑高瞻遠矚,但無奈2000年互聯網泡沫轉瞬而至。
資本開始收縮,做不到第一就意味着死亡。X.com碰到了強勁對手PayPal,兩者開始拼命燒錢、拉用戶,比速度。用馬斯克的話說,“誰最後一個耗盡資金,誰就贏了。”
但聰明的創業者還是找到了第二條路,在紅杉資本(X.com主要投資人)斡旋下,馬斯克與PayPal創始人蒂爾決定談一談。
馬斯克邀請蒂爾坐上了自己的邁凱倫。從這一刻開始,雙方的戰鬥開始了。
蒂爾說,這車哪裡厲害的?馬斯克一邊回答,一邊開到快車道。他猛的將加速板踩到底,後軸應聲斷裂,接着車子打了旋、撞到路堤,車身撕裂......
好在兩位創始人都沒有受傷,但蒂爾感受到了馬斯克那股不要命的勁兒。
幾經交涉,X.com與PayPal合併,X.com爲公司主體,PayPal爲品牌名。X.com拿下了略超50%股份,大股東馬斯克成了董事長,此後又擔任了首席執行官。
但現實很快給馬斯克致命一擊。
合併後,馬斯克想給新支付系統命名爲X-PayPal,但遭到激烈反對。反對者理由是,PayPal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而X像色情網站、不值得信賴。
在技術路線選擇上,馬斯克也與PayPal高層產生爭議。馬斯克提出通過“掰手腕決定”走哪條路,這讓高層覺得太過荒唐與兒戲。
矛盾在疊加激化。馬斯克沿用既有的粗暴式管理,讓很多(PayPal)高層產生了巨大挫敗感。
2000年9月,“不滿者”趁馬斯克度蜜月,密謀推翻他的統治。反抗者聯盟先是邀請蒂爾出山,接着鼓動員工簽署罷免馬斯克的請願書,最後帶請願書到資方紅杉資本處逼宮。
紅杉資本最終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經董事會投票,馬斯克再一次從首席執行官位上被擼了下來!
這是近三年來,馬斯克第二次被合夥人/投資人趕下臺。面對巨大的不體面,馬斯克用“令人髮指”表達了憤怒。
但最終他還是從憤怒中走了出來。在被忠實員工問,我們要不要集體辭職抗議董事會決定時,馬斯克堅定說不。“公司是我的孩子,我情願放手,讓他活下來。”
2002年,PayPal成功上市,不久後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馬斯克再次分到了第二桶金,價值2.5億美元。
很難評級馬斯克前兩輪創業成功與否。畢竟,這兩次不體面的下臺,也爲馬斯克贏了近3億美元。
03 殖民火星,火箭製造大法
財富自由的馬斯克,可以尋求新的人生座標了。
自小馬斯克便熱愛科幻。《嚴厲的月亮》《銀河系搭車指南》,武裝了馬斯克最早的太空夢。
童年馬斯克,讀完了父親兩套百科全書。在表弟驚呼“月亮據我們100萬英里時”,他更正道“是23.9萬英里,取決於月球軌道”。彼時,父親書中關於用離子推進器給火箭提供動力的構想,讓馬斯克第一次思考人類登陸其他星球......
到了2001年,馬斯克已經開始解決讓人類成爲跨行星文明的問題。這一切的前提是,是先有個火箭。
2002年,馬斯克來到俄羅斯,計劃買兩枚老式第聶伯運載火箭。
馬斯克被俄國佬當成了冤大頭,他們開始坐地起價。本來談好兩枚火箭1800萬美元,臨近支付變成一枚1800萬美元。馬斯克問“你們瘋了麼?”對方就漲到2100萬美元。
憤怒之餘,馬斯克堅定了一個道理:依靠買火箭是無法登陸火星的,火箭必須要自己造。
返程途中,馬斯克開始給火箭拉材料清單,算製造成本。不久後,他發明了“白癡指數”概念:用以衡量產品的市場售價與材料成本之比。誰的產品白癡指數越高,越被馬斯克認爲是“白癡”(工程師)。
2002年5月,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立。馬斯克以白癡指數爲基準,創造出獨有的“火箭製造大法”。其根本原則是:極致的成本控制,能自己造的絕不向市場買。
比如,一個火箭部件要賣12萬美元,馬斯克就要他的工程師5000美元造出來。再如,在整理出猛禽發動機20個白癡指數最高的零部件後,他們制定了一個瘋狂計劃:將發動機成本從200萬美元降到20萬美元!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但製造過程相當不易。除了製造本身艱難外,更難的是馬斯克更要帶團隊形成時刻“質疑行業標準”精神。
很多時候馬斯克親力親爲,但也並不總是成功。一次,火箭發動機熱推力室熱擴散材料出現了好多裂縫,在被告知無法修復後,馬斯克親自上手。
他把推力室放到自己的私人飛機上,帶到洛杉磯SpaceX工廠。本來,這天馬斯克是參加聖誕派對的。結果他一整夜,試圖用環氧樹脂膠彌補裂痕,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但馬斯克無疑又是成功的。通過身體力行,他將SpaceX製造模式固化下來:始終保持質疑、打破傳統,堅定製造創新、最大限度節約成本。
幾年下來,SpaceX中70%的零部件都可以自己造,而且是絕對低價。
製造之路跑通,馬斯克卻迎來了一個致命打擊。
自2006至2008年,獵鷹一號前三次發射都失敗了。爲了更好擔責,馬斯克制定了一條苛刻規則:每個零件、每個流程都要落實到人。
但考究下來,最該背鍋的是馬斯克自己。比如導致第一次發射失敗的關鍵,是馬斯克自己批准的“用廉價鋁製造的螺母”。第二次失敗的原因,是馬斯克忽略了“防恍隔板”的重要性......
但可悲的是,SpaceX資金只夠獵鷹發射3次。2008年,馬斯克已至破產邊緣,他不得不四處借錢。
應了那句因果循環,關鍵時刻,2000年(PayPal)推翻他的反對者,拯救了SpaceX。
依靠他們提供的2000萬美元,馬斯克熬到了獵鷹一號火箭第四次成功發射。
事後馬斯克感慨,當年我可以跟他們絕交,並說“你們這些人真是爛透了”;也可以帶領支持者罷工、搞垮公司,但我沒有這麼做。
此後的故事,正如我們在《打贏張一鳴的狠人,做成全球最大獨角獸》描述的,獵鷹1號發射成功後,SpaceX開始了狂飆。
2020年,SpaceX將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2021年,SpaceX將四名普通人進入太空。2024年,“星鏈”通過低成本衛星製造搶佔市場,目前佔全球在軌衛星總量的60%.........
2024年冬,SpaceX估值升至3500億美元,成爲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
04 兩度破產,特斯拉總建築師
行文至此,終於輪到特斯拉登場。
從嚴格意義上說,馬斯克不是特斯拉的創始人,更確切的說是聯合創始人與早期投資人。
這也註定了特斯拉創業,更復雜、更曲折、也更多鬥爭。
2003年7月,硅谷企業家艾伯哈頓與好友塔彭寧成立了特斯拉。最初這是一個空殼公司,艾伯哈頓缺少關鍵的啓動資金。
艾伯哈頓將橄欖枝拋給馬斯克,後者以640萬美元入股特斯拉,成爲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是艾伯哈頓,連同馬斯克在內5人,成爲特斯拉聯合創始人。
2005年1月,一輛特斯拉“騾車”被放到了艾伯哈頓與馬斯克面前。成功試駕後,艾伯哈頓眼淚奪眶而出,馬斯克則又追加了900萬美元投資。
此時的馬斯克,不甘心只做一名投資人。肩負可持續能源使命的他,將量產特斯拉看成了自己的重要任務。
但艾伯哈頓掌控的特斯拉還是一個散裝王國。從亞洲購買電池,從英國採購車身,從AC公司採購動力系統,從底特律採購變速器.......靠組裝、拼湊而成的特斯拉,大大低於馬斯克的預期。
馬斯克開始越來越多的干預特斯拉經營,這加劇了他與艾伯哈頓的矛盾。
兩人都把自己看作特斯拉主要創始人。艾伯哈頓認爲是他提出了想法,註冊了公司。馬斯克則認爲是他將一衆人聚到一起,並提供資金、招來員工,讓特斯拉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司。
爲了讓第一款車盡善盡美,馬斯克研究每一輛偉大的車,並提出了許多設計意見。儘管艾伯哈頓以這會增加成本、導致交付延期爲由否決了很多,但特斯拉還是加入了馬斯克的設計元素。
盡善盡美的設計耗資更甚,特斯拉很快燒掉了馬斯克提供的前兩筆投資。在紅杉資本拒絕投資後,馬斯克艱難的從優點資本拿到了4000萬美元。
無論是資金、公司經營還是製造設計,馬斯克都爲特斯拉付出了很多。他更是自詡爲特斯拉“首席建築師”。
但就在這筆4000萬融資新聞稿中,馬斯克被忽略了,他甚至沒有被列爲聯合創始人。而負責公關的,正是艾伯哈頓所招的新人。
2006年7月,特斯拉推出了Roadster原型車。包含《紐約時報》在內主流媒體對艾伯哈頓大加讚譽,但對馬斯克隻字不提。不止如此,媒體還誤將艾伯哈頓稱作特斯拉董事會主席。
馬斯克再次嚐到了“背叛”滋味,他將媒體對他的“罷免”,視作奇恥大辱。
艾伯哈頓飄飄然之際,一場供應鏈危機正在降臨。
臨近下線,艾伯哈頓卻不能提供一張生產Roadster的材料清單。這意味着首席執行官對Roadster成本幾何,一無所知。
最終Roadster成本估算14萬美元,量產後約12萬美元。這個高昂的價格,直接宣判了特斯拉量產的死刑。
2007年8月,馬斯克以董事會名義罷免了艾伯哈頓。2008年10年他成了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
至此,特斯拉內耗基本結束。但馬斯克發現,特斯拉賬上不夠發下月工資了。特斯拉,再一次瀕臨破產。
經濟危機,增加了融資難度。當時全美主流車企也都放棄了電動車計劃。優點資本追加的2000萬美元,只夠特斯拉撐幾個月。
馬斯克將目光投向了歐洲,有着悠久造車歷史的戴姆勒。最初戴姆勒團隊極其不耐,他們覺得到一家瀕臨破產的小企業很沒面子。但當“4s內完成百公里加速後”試駕完成後,他們投了極其關鍵的5000萬美金。
戴姆勒救了特斯拉,馬斯克開始死磕ModelS。
他成立專門的設計工作室,將很多設計推倒重來;他覺得ModelS太臃腫,便將電池包從8400個電池單元硬是壓縮到7200個;爲了更友好,他設計了自動門把手、司機觸摸屏......
設計完成後,馬斯克接下來要解決的是製造問題。2010年,馬斯克以4200萬美元拿下了豐田在加州停產的佛裡蒙特工廠。
2012年,第一批ModelS下線。當年《汽車趨勢》雜誌將特斯拉評爲年度最佳汽車,並給予高度評價:它證明美國仍然可以製造出偉大的東西。
但接下來是馬斯克最頭痛的量產問題:能否大規模量產,不僅決定着股價走勢,更直接決定了特斯拉生死(打平成本方可活)。
2017年7月,ModelS3在內華達工廠啓動量產,馬斯克的訴求是每週產出5000輛。但直到2017年底,這個目標也只完成了一半。
2018年初,馬斯克再次向華爾街承諾:佛裡蒙特工廠6月底要達到每週5000輛目標。但當時,佛裡蒙特工廠真實周產能只有2000輛。
危機時刻,馬斯克用帳篷搭建了一條長1000英尺、寬150英尺的臨時裝配線,最終實現了單週5000輛產能。
接下來的敘事大家都比較瞭解。2018年,特斯拉在上海獨資建廠。此後兩年,它製造了全球一半的特斯拉汽車。2021年,德州超級工廠開建後,馬斯克用6000噸重的全球最大鑄造機,爲ModelY生產底盤。至此,特斯拉徹底解決了產能問題。
2021年,特斯拉以93.6萬輛豪奪全球新能源銷量桂冠。特斯拉的主要對手來自於我們,天眼查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135萬餘家。2022年比亞迪在銷量上,超過了特斯拉。
但這不妨礙特斯拉的資本市場表現。2021年11月,特斯拉股價一度衝到每股380美元。剛剛過去的一週,特斯拉一度衝到了每股488美元,市值一度衝到1.6萬億美元。
05 馬斯克的上限,SpaceX決定
回到最初,在馬斯克3750億美元財富構成中,特斯拉約貢獻了近2000億美元,SpaceX約貢獻了1500美元,最小的xAI目前估值也有450億美元。
在馬斯克面前,財富只是一個數字,隨手可得。
2024年12月31日,馬斯克將其社交平臺X上的暱稱更改爲“Kekius Maximus”,受此影響,一款與馬斯克新暱稱同名的模因幣Kekius Maximus當天漲了9倍。
2025年1月1日,Kekius Maximus繼續上漲,總市值超過3.3億美元,較馬斯克更新暱稱前上漲了超3000%。
馬斯克式奇蹟屢屢上演。但這遠遠未到極限,馬斯克最大的王牌SpaceX纔剛剛發力。
由於衛星發射成本更低,目前星鏈發射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在軌運行衛星。
航天投資研究機構Quilty Space報告顯示,星鏈2025年營收有望達到118億美元。屆時,星鏈將超火箭發射業務成爲SpaceX的最大盈利點。
更勁爆的消息,馬斯克的SpaceX如今又盯上了6萬億國防預算。
很長一段時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波音公司等巨頭是軍工的主要供應商。橫空出世的SpaceX,改變了這一格局。通過私營太空計劃,SpaceX已經拿到了不少NASA大單。
2018年5月,SpaceX獵鷹9號火箭將軍事偵察衛星NROL-76送達預定軌道,這是SpaceX與軍方簽訂的第一單合同。
2023年,SpaceX殺入軍方衛星製造領域,打破了雷神、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等傳統承包商的主導之位。
2024年10月,美國太空軍公佈首批招標結果,價值7.3億美元合同花落SpaceX。
12月18日,美參議院表決,2025財年美國防開支上限總額達8950億美元。其中美國防部支配的部分近8500億美元(超6萬億人民幣)。
不止商業成功,與特斯拉等創業相比,SpaceX對馬斯克意味着更多。
它不僅是馬斯克“讓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進入可持續能源時代、確保人工智能安全並符合人類價值觀”三大使命中第一且最重要的一個,也是馬斯克從小到大的最大夢想。
馬斯克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在科技夢想與商業財富之間實現了平衡。但他的創業經歷也頗多爭議:多次將特斯拉、SpaceX從破產中解救出來,體現了其巨大的個人能量;而被自己人多次背後捅刀、趕下臺,又凸顯他對合作夥伴的巨大苛責與不近人情。
不止自己員工,馬斯克的敵人遍佈世界首富。
私人太空領域,亞馬遜的貝索斯是最大敵人;AI領域,馬斯克炮轟谷歌拉里·佩奇,並與OpenAI創始人交惡;甚至連比爾蓋茨,也因做空特斯拉,被馬斯克不依不饒......
但馬斯克早已爲自己進行了辯護,“物理學纔不關心你是否難受,它只關心火箭能不能飛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