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陰陽價”麪館:俯身放下虛浮的高傲,細察難得的美好
「在現代社會的更迭中,我們更加需要美好的淳樸善意。」
最近,山西作爲爆火遊戲《黑神話:悟空》中衆多建築的取景地,進行了成功的旅遊資源宣傳,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衆多旅客前往山西,只爲一睹古建築的風采。
只是,一家開在景區附近礦區的麪館引起了全網關注。三位遊客前往山西旅遊,在礦區麪館中點了三碗麪以及其他食品,按照面館標價被收費33元。然而,遊客經過了解發現,本地人(或是周邊的礦工)買一碗麪條價格卻更低。後商家澄清,以爲三個遊客點了大碗,退回每碗2元錢,共收費27元。圍繞這次消費糾紛,網友衆說紛紜:有人贊同商家的做法,有的人卻認爲博主過於計較。
陰陽價格的價格差距,在博主的視頻內容中被形象展現;然而,在網友的評論中,我們看到的是糾紛內外的多重考量。
1
爭議流量:被誇大的消費糾紛
這次的爭端,實質上仍然是消費糾紛。在這次的事件中,不同網友的反應迥然不同。消費糾紛作爲流量聚集地,有的網友將消費糾紛曝光者歸結爲“消費者正義感的代表”,有人也將消費糾紛視作商業鬥爭的縮影。
在網絡環境中,衆多的消費糾紛迷人眼球,各式各樣的打假博主在通過曝光手段揭露不良商家的宰客行徑。
(打假博主視頻畫面)
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了一批以揭露假冒僞劣產品和不正當商業行爲而知名的打假博主,他們通過短視頻平臺發佈內容,迅速吸引了大量粉絲和關注。
商家與打假博主,以消費的兩端在網絡世界中不停爭鬥。在他們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商家使用“鬼秤”等不良行爲,在震驚於層出不窮的造假行爲,激憤於部分商家的惡劣態度的同時,我們對我們所在的消費環境難免提出質疑,在特定環境下的消費也會受到干預與影響。
爭議流量的存在,讓博主們面對可能存在的流量曝光預估趨之若鶩。打假博主們的打假行爲,悄然變成了一把雙刃劍。在引導消費者警惕消費陷阱的同時,他們本身似乎卻也陷入了另一個“流量陷阱”,爲了曝光量違背公序良俗乃至法律法規。
“消費維權”和“過度曝光”,在此次事件中變成了雙刃劍的兩端。消費維權作爲消費者角度的內容展現,在情緒上指向正義感的抒發;過度曝光的流量追尋,在網絡博主的視覺呈現中被觀衆反覆提及。
2
人情冷暖:生人熟人?不良商家?
以往,網友們面對網絡上的消費糾紛,往往以消費者的身份,對商家的不法無德行爲進行斥責。只是,與往常的打假視頻不同的是,這次的網友並沒有一邊倒地聲討商家。
究其原因,博主與商家存在的爭議圍繞着“熟人與遊客收費不統一”的問題展開。有人認爲因爲“幾元錢”的差價而去斥責商家的行爲過於冷酷,也有人認爲事件真相不明過早下結論顯得不夠公正。
(網友評論)
在面對這樣的事件時,網友們的情緒由於經濟、地緣等原因被無限擴大。山西作爲煤礦生產大省,作爲煤礦開採基礎力量的礦工在工作中無時無刻面對着危險。只是,在此次事件後,此後該處礦工享受的麪條“愛心價格”卻無法再實現了。外來遊客的介入,使得礦區中礦工的愛心麪條。
在“消費權益”與“愛心價格”的爭論之間,我們似乎能夠發現一種來自人情社會的張力。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提出的“差序格局”,很好解釋了我們所處社會的人情關係。“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在這樣一種以自我爲中心,由近及遠、由親及疏的社會關係結構中,每個人都是社會關係網的中心。根據關係的親疏有着不同的層次和圈子。
(蔣建雄《堯告村》紀實攝影作品)
在礦區的人情網絡中,麪館老闆和礦工在頻繁的日常交往中形成了圈層交往,麪館老闆通過自身的關係輻射,在礦區的日常行爲中實現了商家與礦工羣體之間的聯結。
在這次的事件中,“不法行爲”和“人情消費”產生了爭議的空間。或許,麪館老闆對日常接觸比較多的礦工們設定內部價格的行爲使得“圈外人”產生了不公平價格的不滿,如若網絡所說屬實,麪館針對礦工的愛心優惠,或許只是對這些晝夜辛勞無時無刻面臨巨大危險的礦工們的小小善意關懷。
(網友評論)
除此之外,《鄉土中國》中提出的“無訟”原則,在此次事件中同樣值得思考。在禮儀治理的基礎上,我們的日常糾紛偏向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
視頻博主在面對不同的價格時,作爲消費者維護自己的權利的行爲無可厚非。在協商退錢的基礎上,利用輿論和法律武器對面館進行維權。只是,在這次事件中,兩種相差不多的價格難免讓人斥責打假博主合理卻略顯冷漠的處理方式,衆多突然被剝奪“愛心價格”的礦工們也讓網友心生關懷。
但是,我們或許在維權和寬容之間尋找一種微妙的平衡。遠道而來的遊客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或許能夠給予本意美好的商家一些迴旋的餘地;商家在接待消費者時,也應該明碼標價並且標註特殊情況。
只是,這次事件不僅讓我們疑問:在人情社會和現代社會交織的社會屬性中,我們不難看到歷史形成的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準則的交織。
3
法律與良俗界限:生活中微妙的平衡
圍繞“生面孔”和“熟面孔”產生的消費糾紛,某種程度上指向了傳統人情和現代秩序的錯位。
在悠久歷史中始終存在的“領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的理想國度,到經濟發展後大廈林立的現代社會。我們的發展迅捷不已。只是,在現代建設的過程中,衆多邊緣羣體雖然在網絡社會中被發現的可能呈增長趨勢。
(現代社會圖片)
法律和良俗的界限在這次事件中,呈現出動態的聯結。
在擁有漫長曆史的華夏大地,繼承於歷史傳統的鄉土情懷,不予言說的默默善意;井然有序的現代秩序,理性邏輯的數據梳理,積極溝通的意見交換……傳統與現代,在迅速變換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生活中尋找微妙的平衡。“風俗,天下之大事也”。在追求消費權益的同時,尊重良俗與善意。
(陸勇照片)
《我不是藥神》的原型案件——陸勇案,鮮明體現了法律和良俗的結合。陸勇因幫助國內患者代購未經批准的抗癌藥而被相關部門提起公訴,但經過內容審理後,檢察機關最終決定對其不起訴。
羅翔老師曾這樣說道:“法律的一個重要目的,不是強迫人行善,而是鼓勵人行善”。法律在面對複雜社會現象時的人文關懷,同樣顯得不可缺乏。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現代社會的更迭中,我們更加需要美好的淳樸善意。現代與傳統的和諧統一,正是現代性科技的光芒、森林般的鋼筋水泥,數字代碼的跳動在時間長河中不停尋求新的機遇;傳統如同古老的根脈,深深地扎入文化的土壤,它以歲月土壤滋養着現代的枝幹。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