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中的英偉達,收到多張反壟斷“黃牌”警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肖瀟 北京報道

在今年登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後,上一週,英偉達股價下跌將近6.7%,比6月創紀錄的最高位跌了22%,波動的背後是兩起反壟斷調查消息。

據外媒披露,美國司法部近期對英偉達啓動了兩項反壟斷調查:第一項是審查英偉達近期對以色列公司Run:ai的收購行爲;第二項據稱來自競爭對手投訴,投訴英偉達捆綁銷售AI芯片和公司其他產品,並要求客戶不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

在8月1日的聲明中,英偉達沒有正面迴應美國司法部的調查,但表示“很樂意向監管機構提供需要的任何信息。” 公司補充:“我們的競爭基於數十年來的投資和創新,嚴格遵守所有法律,讓每家企業的所有云服務和本地集羣都能公開得到英偉達產品,確保客戶能選擇對他們而言最佳的解決方案。”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翟巍向21記者分析,多起反壟斷調查的本質相同,就是要防止英偉達濫用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主導地位,影響行業的公平競爭。上個月,美國、歐盟和英國反壟斷機構發佈聯合聲明,表示要聯合保護AI競爭生態。

英偉達的多次黃牌警告

在美國司法部發起的兩起反壟斷調查中,英偉達的第一張“黃牌”來自疑似捆綁銷售行爲。

美媒The information從消息人士中得知,美國司法部官員正在聯繫英偉達的數家競爭對手,調查英偉達的銷售行爲,比如有沒有讓客戶以購買其他產品爲條件,換取購買芯片的機會;或者有沒有威脅會懲罰購買競爭對手產品的客戶。

這些競爭對手包括AMD、英特爾等公司,報道透露該調查也正來自英偉達競爭對手的舉報。

第二張“黃牌”源自收購行爲。今年4月底英偉達官宣收購了一家以色列初創公司Run:ai,據稱收購價格爲7億美元。

如何充分利用GPU資源一直讓大公司頭疼,而Run:ai主要提供優化GPU計算資源的軟件服務,其技術本質就是讓客戶用更少的GPU完成更多的工作。被英偉達收購後,該公司的產品納入了英偉達自己的DGX Cloud AI 平臺中。

翟巍告訴21記者,上述兩起行爲其實是兩個典型的壟斷行爲類型:前者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機構擔憂的是,英偉達可能會通過硬件和軟件的捆綁銷售,把自己在AI芯片的市場優勢傳導到其他相關市場,以影響市場競爭;

後者涉及排除或限制競爭。“以色列這家公司雖然規模較小,但跟英偉達公司都屬於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公司,可能構成我們所謂的扼殺式併購——也就是大企業把一些初創型的企業直接收購,防止它未來成長爲自己的競爭對手。”翟巍說。

儘管Run:ai和英偉達一個提供軟件、一個提供硬件,看起來不構成直接競爭關係,但仍然可以觸發反壟斷法。翟巍解釋,在反壟斷機構審查時,將收購行爲分爲三種類型,英偉達收購Run:ai可能屬於縱向收購,也就是收購上下游的公司。

通常來說,收購橫向的直接競對公司最有可能限制市場競爭,但在新興科技領域,英偉達這樣的巨頭往往生態系統龐大,經營業務觸及各個環節,所以縱向收購行爲也被密切關注着。

無獨有偶,七月中旬,英偉達同時被法國競爭管理局發起了調查,監管疑慮也非常類似。法國監管的擔憂同樣是英偉達硬軟件綁定和收購行爲:一是英偉達旗下的CUDA芯片編程軟件,是唯一一個能與英偉達GPU硬件完全兼容的系統;二是英偉達最新投資了CoreWeave等以人工智能爲重點的初創雲計算公司。

英偉達在今年2月的一份監管文件中無奈地寫道,歐盟和法國的監管機構都已經要求公司提供顯卡信息,“我們在AI相關市場的地位,引起了全球各地監管機構對我們業務的更多關注”。

當算力站在角鬥場中心

翟巍認爲,無論是調查捆綁銷售行爲還是收購行爲,美國司法部本質關注的是一個問題:防止英偉達濫用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主導地位,影響行業的公平競爭。

密集調查的根源,是英偉達對AI行業的影響力越來越不容小覷,市值說明了一切——今年上半年,英偉達的市值飆升了160%,漲幅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6月6日,英偉達市值達到3.01萬億美元,超過蘋果成爲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一週後,英偉達股價創新高,取代微軟成爲全球市值最高企業。

在五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CEO黃仁勳說,市場對英偉達GPU和數據中心的需求“令人難以置信”,這些需求大部分來自AI開發者,黃仁勳估計覆蓋了1.5萬~2萬家公司。

“我們每天都在賽跑。客戶給我們施加了很大的壓力,要求我們儘快交付這些系統,並讓它們運行起來。”黃仁勳說。

天使投資人、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告訴21記者,作爲領先的GPU製造商,英偉達在AI領域尤其是深度學習和高性能計算方面發揮着核心作用。公司還開發了相關的軟硬件生態系統,比如CUDA、TensorRT,在AI產業中掌握着比較大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根據富國銀行的統計,英偉達目前在數據中心AI市場擁有98%的市場份額,而AMD僅有1.2%的市場份額,英特爾則只有不到1%。而據郭濤的瞭解,像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國內的AI巨頭,在AI研發和應用中也大量使用了英偉達的產品。

在更加叢林的環境裡,“爭奪”英偉達產品可能更不講章法。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禁止了美國公司向中國實體出售高端芯片。據《每日人物》此前報道,現在在國內只有兩種正規渠道購買英偉達的產品:要麼找英偉達的合作伙伴網絡內的代理商,單獨購買GPU卡;要麼找英偉達的OEM整機合作伙伴,直接購買含有英偉達GPU的服務器整機。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國內缺卡態勢之嚴重,體現在只要一批貨到手,立馬就會被哄搶。而英偉達對於渠道管理又非常嚴格,根據銷售額給渠道劃分級別,不同級別拿到的產品價格也不一樣。

翟巍對此提醒,從整體市場份額來看,英偉達在國內的佔比也許不大,但不意味着它跳出了國內反壟斷的監管範圍,如果在中國也存在捆綁式銷售等行爲,仍然可以被國內反壟斷機構監管。此外,英偉達的大型併購行爲,只要影響到了中國市場,並達到了國內經營者集中申報門檻,也需要向國內的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

還會繼續吃“黃牌”嗎?

郭濤認爲,行業對英偉達的依賴性短期內不太可能減弱。“算力確實是AI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限制因素,尤其是在處理更復雜的模型和數據時。隨着AI技術的演進,對高性能計算資源的需求會繼續增加,英偉達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郭濤說。

美國知名投資人James Anderson 對此預測,數據中心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每年會實際增長60%。在這種情況下,展望未來十年,英偉達甚至可能達到49萬億美元的市值(目前全球最高市值約3萬億美元)。

因此,國際監管機構在密切跟蹤AI公司的壟斷線索。6月,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聯邦貿易會,分別負責英偉達、OpenAI和微軟的反壟斷調查;7月,美國、歐盟、英國反壟斷機構發表聯合聲明,承諾會聯合“防止破壞公平競爭,或導致AI生態系統出現不公平或欺騙性行爲。”

從已經發起的反壟斷動作來看,公司收購、捆綁銷售是兩大重點關注對象。在21記者的走訪過程中,多家大模型公司都曾提到類似“捆綁銷售”的行業現象,比如通過微軟的Azure雲計算服務可以獲得ChatGPT;購買亞馬遜的AWS雲服務,也可使用公司的生成式AI技術。

翟巍也強調要關注捆綁銷售行爲,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微軟就被起訴濫用Windows在電腦操作市場的支配地位,強制捆綁微軟的瀏覽器。在新興技術行業,捆綁銷售是二三十年來一直被廣泛關注的一種壟斷行爲類型。

翟巍認爲,對AI行業的幾家頭部國際企業,反壟斷監管已經是常態。從前期收集線索到啓動正式調查程序,週期普遍很長,並且會梭巡企業生態網絡的各個角落,已經形成了一種立體式的監管。不過本國的AI企業還在發展階段,現在還沒有到被嚴格納入反壟斷監管的程度。

“常態化之下,反壟斷監管機構要在保護公平競爭和鼓勵創新之間找到平衡。如果完全不監管,只有幾家企業掌控了整個市場,就會影響正常競爭;但如果監管太嚴,就會鞭打快牛,限制引領創新的頭部企業。這是反壟斷監管面對AI市場的最大挑戰。”翟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