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2.0落地後,首份大灣區跨境理財調研報告重磅發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黃子瀟深圳報道

12月9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的《大灣區跨境理財調研報告(2024)》在香港發佈。該報告由21世紀經濟報道出品,粵港澳大灣區理財和資管資訊中心聯合出品,南財理財通提供數據支持、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提供智庫支持,中金財富提供研究支持。該報告是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2.0落地後,首份正式發佈的大灣區跨境理財調研報告。

當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聯合主辦的“大灣區跨境投資座談會”在香港中銀大廈舉辦。在主題跨境理財圓桌對話上,來自中金財富、中銀香港資管、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富蘭克林鄧普頓、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萬聯證券、法國巴黎資產管理、瑞士百達資產管理等知名金融機構代表進行發言。

此前12月4日,首批14家試點“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券商宣佈正式展業,中金財富、廣發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南、興業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泰證券等多家券商宣告落地首單業務。

今年2月,修訂後的“跨境理財通”2.0從參與機構、准入門檻、產品範圍、個人額度等方面進行優化升級。修訂後的首份月度數據顯示,3月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24288人,新增人數是2月的10.16倍,實現試點以來首次單月新增投資人數量破萬。

《大灣區跨境理財調研報告(2024)》全文達兩萬餘字,涵蓋政策篇、機構篇、產品篇、投資者篇,機遇篇、趨勢篇六大部分。在公開數據的基礎上,特別設置了問卷調研形成一手資料,從投資者畫像、風險偏好、業務發展現狀、代銷機構吸引力等角度進行了深度分析。

調研發現,當前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呈現了八大發展趨勢。

一、高淨值人士參與率尚不高,增長潛力大

截至2024年10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12.54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5.22萬人,內地投資者7.32萬人,境內銀行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952.16億元。

胡潤財富研究顯示,廣東依然是全國擁有千萬元人民幣家庭淨資產“高淨值家庭”的省份,爲30萬戶,其中擁有千萬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有16.9萬戶。分城市來看,北京(29.9萬戶)、上海(26.5萬戶)、香港(21.0萬戶)、深圳(7.9萬戶)、廣州(7.3萬戶)是擁有高淨值家庭最多的城市。

目前12.54萬“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數量與香港、深圳、廣州的高淨值人口相比,還存在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南財智庫研究員認爲,跨境理財通未來增長潛力大,將成爲大灣區高淨值人士跨境投資的重要渠道。

二、門檻持續降低,額度持續提高

南財問卷調研結果表明,約54%的受訪者表示降低門檻的系列優化最具吸引力。不過,在“跨境理財通”的潛在投資者中,有63%認爲門檻依然過高,約28%認爲產品過少。

2024年年初,“跨境理財通”2.0版本降低了南向通參與門檻,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戶籍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的要求降低至只需要滿足2年的要求,並新增滿足“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人民幣”作爲備選條件。同時,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從100萬元人民幣提高到300萬元人民幣。

一名受訪人士向南財智庫研究員表示,目前QDLP的門檻已降低至“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而“南向通”的可選條件之一爲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這對大衆投資者羣體而言仍然不算低,但“南向通”300萬元的個人額度上限對於合格投資者羣體而言則顯得太少。

投資者覆蓋範圍的逐步拓寬是跨境理財通的發展方向。南財智庫研究員建議。若擴容後試點平穩推進,後續可考慮再進一步降低南向通參與門檻。爲避免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購買超出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可嚴格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或對投資者進行分層,高風險產品設定相對較高的投資者參與門檻,中低風險產品則可進一步放低門檻,允許更多投資者可以參與。

三、業務覆蓋持續拓展,服務形式更爲多樣化

證券公司的加入,將憑藉其便捷開戶、投研支持等優勢,與客戶規模大、網點分佈多的商業銀行形成互補。

截至2024年11月,已有33家內地銀行、14家內地券商、25家香港地區銀行、11家澳門地區銀行參與到跨境理財通業務中,部分金融機構之間已達成境內外合作伙伴關係。

銀行方面,33家內地銀行包括6大國有銀行、8家股份制銀行、4家城商行、11家外資銀行、4家農商行已參與試點。即全部國有大行,三分之二的股份行均參與跨境理財通試點。

在港澳地區擁有網點優勢的國有銀行爲辦理跨境理財通業務的主力銀行,截至2023年1月末,國有銀行辦理“跨境理財通”資金匯劃量最大,佔比爲65.38%;股份制銀行佔24.47%;外資銀行佔10.15%。

券商方面,目前14家券商的香港合作機構均爲同集團的境外(子)公司,均爲一對一結對合作,且14家均同時支持“北向通”和“南向通”業務。截至11月末,所有證券公司均未確定澳門合作機構。

“跨境理財通”擴容將券商納入後,允許通過證券公司網站、APP等線上開戶,包括投資戶、匯款戶,便利度進一步提高。

展業初期,跨境理財通以低風險投資爲主,隨着券商加入試點以及投資品種拓寬,預計中高風險投資比例預計將逐步提高,對兩地資本市場影響也將隨着規模增加而增大。

今年2月,在跨境理財通2.0正式實施後,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大部分香港銀行於生效日便擴大南向通產品範圍,基金數目差不多翻一番,全港銀行南向通的基金數目估計由原來約160只增加至約300只。

截至2024年9月,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基金超2000只,其中註冊在香港的爲948只,註冊在香港之外的1438只,南向通基金數量佔比仍較少。相較之下,北向通合資格基金產品已超6000只。

據悉,跨境理財通2.0階段,在香港註冊成立並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的非複雜產品將擴容至700只左右,其中90只主要投資大中華區的股票基金,該部分基金不受風險限制,可以被納入到“南向通”投資範圍。然而,除了上述基金外,餘下600多隻爲低風險至中高風險基金(但不包括單一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及高收益債券基金),這類基金還需要進一步篩選風險等級後才能被定義“是否納入至產品範圍”。

南財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已開通跨境理財通的受訪人中,接近50%最關心產品擴容的優化方向。可見產品豐富程度最受該羣體關注。

南方財經智庫研究員建議,爲更好積累經驗把控風險,試點採取逐步擴容、放寬限制的做法。隨着試點推進,可考慮進一步放寬投資產品限制,豐富不同類型產品供給,以增加南向通、北向通的吸引力。

五、境內外投資風格存在差異,投教重要性愈發凸顯

研究表明,內地與港澳在產品機制、投資理念上差異較大。

產品方面,港澳產品相比內地更爲複雜,具體在產品管理、銷售管理、風控、信息披露等方面規則不統一。如香港要求基金每月披露投資組合、回報等基金運作數據,而內地的披露頻率是每個季度披露一次。

香港的基金披露基本資料包括投資目標及投資策略、投資組合、主要風險、過往業績等,且每一營業日計算資產淨值及公佈單位價格。內地基金每個季度公佈一次基金運作最新數據,分別公佈第一季度報、中期報告、第三季度報告、年度報告。

同時,兩地財富管理服務存在差異,內地財富管理以產品化的資產管理服務爲主,與香港國際機構定製化綜合性服務有較大差距。

投資者方面,兩地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複雜金融產品的熟悉程度也有所不同。香港投資者投資經驗更爲豐富。但內地投資者普遍優選儲蓄或固收類理財產品,其次纔是權益類投資。

南財智庫研究員注意到,多家券商正式進行“跨境理財通”展業前,就已經提前進行了數月的投教活動,但多數侷限於概念介紹、投資門檻、開戶流程上,而缺少全球資產配置、風險偏好改善、市場觀點方面的內容。

我們認爲,兩地監管機構應攜手深化投資者教育。隨着產品範圍、風險等級擴展,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尤其是內地投資者在投資港澳市場及海外市場前需要充分的投資者教育,以及循序漸進的放開過程。

爲對“跨境理財通”的展業金融機構提供借鑑意義,南財智庫從機構吸引力的維度進行了研究。

南財問卷調研結果顯示,“跨境理財通”投資者在首次瞭解該業務時,約68%爲通過社交平臺自行了解,約30%的投資者則爲金融機構營銷人員推薦。在代銷金融機構的選擇上,超八成的投資者表示選擇了自己曾經辦理過存款、理財、交易業務的機構,原因在於投資者對已建立業務聯繫的機構更爲熟悉,且不用再進行資金轉移和歸集。少數投資者則看中了產品預期回報水平因素。

在尚未投資“跨境理財通”但展示興趣的潛在投資者中,約54%認爲應選擇規模大知名度高的機構,約61%認爲會選擇較爲熟悉辦理過存款、理財、交易業務的機構,29%認爲會選擇設置了專業的跨境理財通投資顧問團隊的機構,26%看中服務費率較低的機構。

究其原因,跨境理財通開戶存在一定門檻,從新客開戶到資金轉入再到開通跨境理財通賬戶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們建議,一方面,在客戶規模上具備優勢的金融機構需要重視用戶黏性的建設,將優質存量客戶的轉化作爲“跨境理財通”獲客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對於新展業的機構,應持續強化品牌建設,通過投教、宣發凸顯其跨境金融服務上的優勢。

七、內地資產價值凸顯,北向通熱度或將受益

截至12月8日,跨境理財通北向通已用額度25514.80萬元,即2.55億元規模,僅與單隻QDLP基金的規模相當,後者發行規模常爲5000至1萬美元;北向通已用額度佔比0.17%,與2022年9月份0.21%的高位相比略有下降。相比之下,南向通已用額度佔比6.26%,已用額度939562.15萬元。

北向通可投資產品範圍包括內地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產品、內地理財公司發行的“一級”至“三級”風險等級的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除外),以及經內地公募基金管理人和內地代銷銀行評定爲“R1”至“R4”風險等級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商品期貨基金除外)。

因北向通參與門檻相對較低,在2023年8月之前北向通參與人氣一直高於南向通,但隨着人民幣和美元利差擴大,南下投資熱潮掀起,南向通的規模明顯大增,在“跨境理財通2.0”實施後更是迎來爆發,參與人數也出現猛增。

不過,隨着今年下半年內地市場迎來新一輪行情,國內支持性政策進一步加碼,外資對內地資產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紛紛將A股的評級進行上調,加之在港展業券商的加入,南財智庫研究員認爲,跨境理財通的南北“熱差”或將縮小,北向通或將吸引更多港澳投資者參與。

八、大灣區財富管理優勢將凸顯,吸引力將提高。

粵港澳大灣區爲中國最富裕、最具活力和最有潛力的地區之一,隨着兩地互聯互通的加強,大灣區財富管理優勢將凸顯,吸引力將提高。

跨境理財通打通三地資管市場,讓大灣區內地居民可“南向”實現全球資產配置需求,給內地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低成本參與全球優秀資管公司優質產品投資的機會;港澳居民以及境外資金也可“北向”分享內地新興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

香港投資者可藉助跨境理財通更深入分享內地高速增長的科技產業、新經濟領域紅利。內地於2021年推出了科創板,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以深圳爲代表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已集聚了大批領先的科技創新企業,在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半導體、金融科技、自動化及醫療科技等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北向通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彌補了港澳投資者在香港市場上人民幣投資產品類型的空缺。

另一方面,內地投資者可以藉助南向通投資在港註冊的公募產品,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狀況配合適當的投資策略進行配置,實現多元化投資及全球化資產配置。從行業分佈來看,因港股特有的上市制度以及國際市場的融入,香港市場也能夠提供境外科技、互聯網、新型消費、創新醫藥生物的相關標的。

掃描二維碼立即獲取《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調研報告(2024)》

諮詢交流可聯繫:

黃子瀟:huangzx@21jingji.com

唐曜華:tangyh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