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注入外貿發展新動能

來源:經濟日報

跨境電商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今年6月,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旨在拓展跨境電商出口,優化海外倉佈局,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本期特邀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引領外貿業態創新發展

與傳統外貿相比,跨境電商具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王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跨境電商是一種外貿新業態和新模式,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企業可以進行電子商務的模式創新,進而推動外貿經營方式的變革。

跨境電商在外貿行業的基本表現是衆多中小外貿企業等外貿經營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或者自己搭建的獨立網站把商品直接賣給海外最終消費者。跨境電商可以繞過以往貿易中的衆多中間環節,例如進出口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讓外貿經營者與海外消費者產生直接交易。跨境電商也使得衆多中小企業與傳統外貿大企業,甚至跨國公司在全球市場展開競爭。全球消費市場的碎片化以及需求的個性化演化形成的縫隙市場讓中小企業找到自身發展空間。

中小企業能夠通過跨境電商參與全球貿易,是因爲過去20多年間全球市場出現了商業模式創新,即第三方平臺模式。第三方平臺賦能中小微企業,帶動了跨境電商飛速發展。例如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網、亞馬遜、易貝等平臺與國內產業帶製造企業的結合,帶動了大量中小微企業出海。最近幾年,平臺通過創新服務模式,例如海外電商平臺Temu和Shein的全託管和半托管服務模式,以及Tiktok等短視頻與電商的結合,再一次推動了中國製造通過跨境電商出口達到歷史新高。據官方統計,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已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

2023年是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在全球爆發式增長的一年。新冠疫情間接促進了電子商務在全球飛速發展。據統計,2023年全球26.4億消費者至少有一次網購經歷,預計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在未來3年會有50%的增長。

跨境電商正在引領全球市場轉型。目前,全球各地區跨境電商貿易規模都有顯著增長,消費者和商業界都在關心跨境電商給全球貿易帶來的變化。跨境電商不僅成爲歐美等成熟市場消費者的一項重要選擇,東南亞、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地區跨境電商也正在崛起。

與傳統外貿相比,跨境電商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與優勢。

第一,跨境電商使得全球貿易出現碎片化。由於跨境電商多數是從海外消費者直接接收的訂單,加上網絡信息技術使得全球市場信息透明,市場趨勢變化迅速,因此外貿訂單出現小額化和多頻次趨勢。外貿服務企業也不斷創新,爲適應碎片化貿易發展趨勢,提供各種跨境運輸配送方式。

第二,中小企業大量參與全球貿易。中小企業依託跨境電商平臺,可以快速把產品賣給世界任何地方的消費者。跨境電商第三方平臺能夠集合提供信息撮合、支付結算、貿易融資等外貿服務,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參與全球貿易的門檻,全球市場出現普惠貿易趨勢。

第三,跨境電商改變了傳統貿易流程。跨境電商賣家可以在海外電商平臺進行產品預售,或者通過“小單快返”測試市場消費偏好變化,以最快的方式通過數據獲取海外市場消費的最新趨勢。這使得中小企業可以快速領跑海外消費市場,獲得競爭優勢。

第四,跨境電商已經形成特殊的國際合作生態服務體系。雖然跨境電商可以理解爲把產品直接賣給海外最終消費者,但是跨境電商發展不僅包括網上營銷、銷售以及供應鏈操作,還涉及很多基於互聯網的橫向與跨境電商經營主體的多方合作。例如,跨境電商企業在非洲出售服裝除了在國內佈局跨境電商的供應鏈,還要在非洲當地與服裝設計師、模特、網紅,甚至與當地實體店合作,以建立跨越國境的服務生態體系。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和平臺越來越重視將本土資源融入跨境電商服務體系,有助於與所在國產生新的合作模式。

我國跨境電商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爲引領外貿業態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目前,跨境電商仍然不斷創新,通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進行試點,高度重視外貿模式業態創新,推動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國際合作,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模式創新、監管創新、政策創新和業態創新,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已成爲跨境電商發展的主旋律。

向全球釋放消費和供給紅利

拓展跨境電商出口對外貿發展有何重要意義?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取得怎樣成效?

李鳴濤(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當前,我國外貿出口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全球通脹引發外需趨弱,地緣政治因素造成物流成本上升,美國、歐盟等傳統重點出口市場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等,已經成爲衆多外貿出口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持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在外貿進出口規模中的佔比不斷提升,已經成爲廣大外貿企業應對全球貿易挑戰的新通道。據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佔同期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5.7%,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9.6%。今年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5776億元,同比增長9.6%。跨境電商已經成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外貿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的重要渠道。

當下,我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的戰略新通道作用,可以進一步增強國內強大市場的全球吸引力,有效釋放國內供應鏈的生產力,持續增強我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跨境電商一直處於對外開放的前沿,我國通過跨境電商領域的主動開放政策,向全球充分釋放市場消費和製造供給的紅利,這既有利於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讓更多全球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滿足國內消費升級的需求;也有利於鼓勵更多中國商品、品牌、服務走出去,挖掘中國製造和供應鏈優勢開拓全球市場,把更多發展紅利帶給全球消費者。跨境電商服務的是全球消費者和採購商對優質商品的線上採購需求,連接的是各國生產商、品牌商、貿易商甚至是個體網商,在技術驅動下搭建起一條高效率的線上貿易通道。依託跨境電商新通道,我國企業有了直接觸達全球終端消費及採購需求的廣泛能力。

爲更好服務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需求,我國自2015年起分7批次批准建設了16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跨境電商綜試區”),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已實現地級市全覆蓋。作爲支撐跨境電商產業的主要政策載體,跨境電商綜試區核心是建設“六體系、兩平臺”,即信息共享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智能物流體系、電商信用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和統計監測體系以及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線下產業園區平臺。圍繞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及綜試區建設,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性和便利性政策,例如,保稅備貨免通關單,包裹出口清單核放、彙總統計、無票免稅,跨境電商零售企業符合要求的收入可按4%覈定徵收所得稅,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便利化等政策。

跨境電商綜試區面向各地產業發展需求,在載體建設、樞紐打造、政策創新等方面持續投入,加強“六體系、兩平臺”建設,尤其在“六體系”公共服務方面深化創新。在此基礎上,把服務我國優勢產業產品出口作爲優先方向,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通過跨境電商挖掘國內強大供應鏈能力,讓更多更好的商品通過跨境電商走出去服務全球市場,把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成爲支撐跨境電商規範化發展、便利化服務的主通道,面向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水平,讓企業真正享受到國家在稅收、結匯、通關等環節的政策紅利,增強陽光化跨境電商通道的吸引力和使用率。同時,完善公共海外倉基礎設施,加快跨境電商公共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培育更多跨境電商出口品牌企業。

海外倉爲出口電商提供有力支撐

海外倉能爲出口電商提供哪些便利?我國海外倉建設發展取得哪些具體成效?

王惠敏(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海外倉是指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在境外自建或租用、運營的倉庫,爲跨境電商貨物提供境外清關、存儲、轉運、分揀、包裝、貼換標、配送及售後等綜合服務。在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下,企業可先將跨境電商貨物批量出口到海外倉,當跨境電商平臺產生訂單後,再將商品從海外倉送達境外消費者。按照服務對象不同,分爲自營海外倉、第三方海外倉和平臺型海外倉。

具體來說,海外倉能爲出口電商提供多種便利。

有利於提升消費者本地化體驗。在傳統跨境電商物流體系中,當境外消費者下單後,商品從國內運到國外、再配送到消費者手中,配送時間較長且難以支持退換貨。海外倉提前將商品運送至境外備貨,能有效縮短商品交付時間,保障商品穩定供應,提高售後服務能力,全方位提升消費體驗。

有利於優化跨境電商出口結構。與空運相比,海外倉的集中運輸模式突破了商品重量、體積和性質等方面限制,豐富了跨境電商出口商品品類。海外倉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庫存、貨物週轉量、客戶反饋等,能及時發現消費需求變化,並將信息反饋給國內外貿企業,帶動外貿企業快速研發新產品和調整產品供應。

有利於跨境電商供應鏈降本增效。海外倉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方面能夠達到較好平衡。海外倉管理平臺與生產商和貿易商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等對接,能促進生產備貨與滿足消費者需求相統一,緩解庫存不足或商品滯銷等問題。海外倉建設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與跨境電商平臺對接和聯動,能夠實現從源頭採購、物流運輸、海外銷售及售後服務的全程追蹤和動態管理,提高貨物週轉效率,提升海外備貨精準度,增強供應鏈柔韌性。以海外倉爲核心打造境外綜合服務體系,並與境內綜合服務體系數字化對接,有效提升跨境電商供應鏈效率和水平。

有利於跨境電商與當地共同發展。爲提升本地化服務水平,海外倉逐步深化與當地合作,僱用並培訓當地員工,組建當地管理團隊,與國外企業共同運營配送網絡。海外倉能夠增加當地人員就業、居民收入及國家稅收,帶動當地商家提升服務能力。同時,也有利於我國企業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消費習慣、生活方式等,更好地推廣我國產品和品牌。

近年來,我國海外倉發展成效明顯,有力支撐了跨境電商出口。

一是海外倉規模快速增長。海外倉從2019年的1200多個增長到2023年的2500多個,增長了1倍多。海外倉面積快速提升,服務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服務商品品類不斷豐富。2023年,我國海外倉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

二是海外倉類型和主體多元化。隨着跨境電商業務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跨境供應鏈、外貿等各類企業積極參與海外倉建設,以自身獨特優勢開展差異化服務。跨境電商賣家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銷售規模選擇合適的海外倉。

三是服務功能向高價值拓展。越來越多海外倉與跨境電商平臺、外貿企業等緊密合作,實現生產製造、物流運輸、多倉備貨、在線銷售聯動,增強跨境供應鏈穩定性和柔韌性。爲提升中小企業產品競爭力,海外倉企業不斷拓展服務功能,主要增值服務包括通關一體化、供應鏈金融、國際合規諮詢、精準營銷推廣、個性化定製等服務,以及指導外貿企業根據消費需求快速研發新產品。海外倉的本地化服務增強了境外消費者對跨境電商平臺和賣家的信任度。

四是海外倉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海外倉通常包含跨境電商貨物存儲中心、商品分揀體系、倉儲管理體系、訂單管理體系和本地物流配送體系,配備自動化傳輸線、分揀線、立體庫堆垛機、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並加強相關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海外倉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自主研發部署各類操作系統,例如倉儲管理系統、貨物追蹤系統、自動化分揀系統、智能調度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商務智能分析系統等,提高海外倉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海外倉全球佈局逐步優化。發達國家是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主要市場,也曾是我國海外倉建設的重要區域。隨着跨境電商出口市場不斷擴展,新興市場成爲我國海外倉新一輪佈局的重點。我國海外倉廣泛分佈在歐美地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等,並持續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行優化佈局。

積極把握“跨境電商+產業帶”機遇

如何看待跨境電商在賦能產業發展方面的作用?

宗芳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鼓勵各地方結合產業和稟賦優勢,創新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帶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今年6月,商務部等9部門發佈的《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提出,大力支持跨境電商賦能產業發展。

近年來,各地立足產業基礎,積極加入跨境電商新賽道,形成一大批特色鮮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境電商+產業帶”。跨境電商具有市場渠道優勢、商業模式優勢,產業帶具有製造優勢、產品優勢,兩者相互對接、相互促進,形成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新模式新動能。廣州化妝品產業帶、順德小家電產業帶、義烏小商品產業帶、南通家紡產業帶等,這些本就各具特色的產業帶,在跨境電商的賦能下,快速成爲細分領域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與者。

跨境電商助力產業帶優質產品快速拓展國際市場。跨境電商增長快、帶動力強,在我國貨物貿易中的佔比不斷提升,帶動產業帶產品出海實現高增長。一方面,跨境電商提高了產品展銷效率,讓產品供給與國際市場需求“實時直連”,產品在電商平臺上架後即面向國際客戶展示銷售;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大大拓展了市場範圍,改變了傳統的產品訂單主要面向一定範圍貿易商和採購商的侷限性,不僅面向企業客戶,而且直接對接規模龐大的個體消費者,覆蓋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國際市場。

跨境電商助力產業帶中小經營主體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我國跨境電商經營主體超過12萬家,其中大量是中小微企業。受國際化資源少、信息不對稱等限制,一些中小製造企業囿於製造環節、貼牌模式。跨境電商爲企業提供了進入國際市場的便捷“接口”,衆多中小企業快速成爲微型跨國公司,抓住國際化機遇,積極打造自主品牌,並參與產品國際化全過程,在全球價值鏈中成功獲取更高增加值。

跨境電商重塑產業帶組織模式。在技術與商業模式方面,跨境電商通過數字化賦能,貫通設計、採購、生產、物流、金融、貿易、銷售等產業全鏈條,促進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關鍵要素資源高效流動。在需求牽引方面,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產業帶的響應、支撐能力提出較高要求,產業帶經過數字化再造和產業升級,形成高效聯動的產業鏈和生態體系。例如,加入跨境電商的紡織服裝、家居產品等傳統產業帶展現出數字化、智能化趨勢。

跨境電商促進產業帶提升創新優勢。憑藉對跨境電商消費需求大數據的實時分析研判,依託高效集成的產業協作體系,產品和品類的創新過程變得更加主動、精準、快速、靈活,從而使產業帶在特色產品迭代創新、產業趨勢引領等核心競爭力方面形成創新優勢。例如,依託廣州“跨境電商+服裝產業帶”,一款服裝從設計到上市已經從傳統模式下的兩三個月縮短至十餘天,形成“小單快返”的創新優勢,引領時尚消費潮流。

跨境電商促進產業帶輻射外延並催生新的產業帶。跨境電商的高增長不斷對產業帶周邊形成輻射聯動,吸引和匯聚更多專業化資源加入產業帶,促進產業帶做大做強。同時,跨境電商業態創新速度快、消費需求日新月異,部分領域呈現多元化、小衆化、定製化等新特徵,不斷催生以新品類、新業態爲特色的產業帶。

未來,要積極把握“跨境電商+產業帶”機遇,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着力培育跨境電商知名品牌,鼓勵競爭優勢突出、潛力較大的企業提高品牌國際知名度,帶動產業帶提升在國際貿易和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利用“AI+跨境電商”對產業帶形成新賦能,AI技術突破有望加速推動生產製造、研發設計、消費需求、商業模式等全流程創新變革,爲跨境電商和產業帶融合發展打開新空間。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綠色轉型,引進綠色技術、提供更多綠色產品,在綠色發展方面形成新優勢。鼓勵跨境電商平臺與產業帶精準雙向合作,引導更多細分產業發展爲特色產業帶,爲更多中小企業參與跨境電商新模式搭建平臺。提升“跨境電商+產業帶”綜合服務水平,加大複合型人才培育與供給,爲經營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培育標杆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