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解禁學子恐生容貌焦慮? 衛教課培養學生自信及同理心

全班學生在教室內戴口罩用隔板上課的狀況,將隨着疫情的減緩而消失。(本報資料照片)

國立大學1年級的徐同學,高中3年幾乎都在戴口罩的日子學習,她表示,現走在路上仍可認出高中同學,但如果是遇到以前的老師,可能面對面不相識。3月6日起在教室內外可不用戴口罩,但初期她仍會戴,因爲她覺得自己戴口罩比較好看,且可以預防一些病毒。

臺北市明德國中輔導主任黃曉琪表示,過去3年戴口罩對學校教育產生影響,學生間的人際關係比較疏離,有時也產生誤會。舉例來說,當同學間互相打招呼時,有人因戴口罩,迴應的眼神不夠明確或聲音不夠大聲,會被認爲不友善,因此產生口角衝突。

「以後不用戴口罩,每個人臉部赤裸裸呈現,部分學生可能會焦慮。」黃曉琪說,青春期的學生非常重視外表,但過去長期戴口罩,因爲不通風,有些人臉上長了痘痘,現在學校努力衛教,輔導學生臉部護理及清潔,讓他們更有自信;同時也告訴他們,若看到同學不戴口罩時跟以前形象不同,要有同理心。

高雄市左營高中進修部輔導老師李佩珊說,她問過班上學生,3月6日以後是不是會繼續戴口罩?絕大多數學生期待不戴口罩日子的來臨,因爲他們想要自由的呼吸空氣;僅個位數學生因爲尚未確診過、鼻子過敏或擔心空氣污染,表示會繼續戴口罩。

李佩珊表示,臺灣口罩樣式很多元,甚至有Hello Kitty等可愛圖案,已成爲某些人造型的一部分,因此如果學生覺得繼續戴口罩會比較帥或漂亮,學校會尊重。

臺北市長春國小輔導老師賀聰說,戴口罩造成學生學習的阻礙,尤其小學低年級學生,正在學習及使用語言,他們要透過口型來表達意思,但在上課時,老師看不到他們的口型,增加教學上的難度。

以後不用戴口罩後,學生心理仍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這些變化。賀聰說,現在比較重要的是,透過課程讓學生學會面對自己、欣賞自己及接受真實的自己,如果有些學生因爲沒有戴口罩而產生焦慮,學校也會適時介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