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加油分軟硬 皆考驗飛行技術

幻象2000以浮錨加油管加油。(北約新聞照)

美軍F-18不慎將浮錨加油漏斗扯下。(美國海軍)

在討論臺灣是否要取得空中加油機之前,要先認識空中加油機的種類與加油的方式。空中加油分爲2種類型,一種是以拖曳式軟管與飛機的加油探頭對接的「浮錨式」,另一種是以硬式加油管與飛機的受油口所對抗的「飛桁式」。

「浮錨式」的構造簡單,加油機的設計門檻也低,許多運輸機在加裝供套件之後,就能搖身一變成爲加油機,美國陸戰隊的KC-130加油機就是C-130加裝套件而形成。更明顯的例子是美國海軍在KA-6D加油機退役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專職加油機,因此就由F/A-18E戰鬥機來代替,只要加裝供油套件,F/A-18E戰機也就可以爲戰友加油。

原本不具備空中受油能力的戰機,在加裝加油探頭與修改供油系統後,也可以接受空中加油,比如巴西的F-5E戰機就完成改裝,座艙旁增加了加油探頭。

不過,浮錨式的缺點是對受油者的技術要求較高,飛行員必須仔細的將加油探頭與漏斗狀的供油浮錨仔細對接、鎖定,才能開始加油。浮錨持續受到氣流影響,假如氣流較不穩定,就很難與浮錨對接,過往也曾有飛機持續無法與浮錨對接,導致飛機油料耗盡的案例。成功對接以後也不能休息,要持續保持兩架飛機的飛行速度,否則受油飛機可能把浮錨扯斷的危險。

至於飛桁式,則是美國空軍所發明,採用一支可調節方向的硬管,對着飛機上的受油口對接,目前主要的加油機是KC-135「同溫層加油機」(Stratotanker)與KC-10「擴張者」(Extender),這2種飛機都是以大型噴射客機爲基礎而衍生的加油機,KC-135是使用波音707客機的機體,KC-10是以麥道MD-10客機的機體,其中KC-135的數量相當多,約800架,如今仍有相當多的數量服役中。

由於加油管是鋼質,可承受較大的泵浦壓力,因此加油效率很高,每分鐘加油量能達到6000公升以上。而且受油飛機只要穩定的保持高度與速度,其他工作就由加油機上的專業人員來執行。

然而,受油飛行員輕鬆,也就意味着加油機人員的辛勞,加油機人員必須仔細的控制加油管的小翼,與受油飛機的受油孔對接,被形容爲「在狂風中穿針」的困難。

目前美國空軍準備以最新式的波音KC-46「飛馬式」(Pegasus)加油機來取代KC-135與KC-10,KC-46有先進的即時數位影像系統,能使加油員更容易完成工作。但是實際操作卻發現,即時數位系統的立體感不足,加油探頭經常摩擦受油口附近,然後才能完成對接。這樣的問題對相當重視匿蹤的F-22、F-35是重大缺點,因爲5代戰機的匿蹤效果,很大程度與戰機的外層塗料與表面平整有關,加油探頭把機身外的塗層給「刮花」,對匿蹤效果是明顯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