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無藥可醫!6成民衆抗生素觀念錯誤 恐陷「抗藥性」危機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公佈最新國人認知調查,6成民衆對於抗生素抱持錯誤觀念,恐加劇抗生素抗藥性問題。(王家瑜攝)

58歲王女士是超市櫃檯人員,因爲泌尿道感染到診所就診,醫師開了3天份的抗生素,並叮囑她3天后回診。但王女士服藥2天后,覺得症狀好轉就自行停藥,直到發燒、後腰劇痛,且小便不適感加劇,回診發現變成急性腎盂腎炎,必須住院治療。國內最新認知調查發現,6成民衆對於抗生素抱持錯誤觀念,醫師也觀察到兩大常見錯誤用藥行爲,擅自停藥、未按指示服藥都可能加劇抗生素抗藥性問題。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針對3261位民衆進行抗生素認知調查,結果顯示,雖有7成民衆自認了解抗生素,卻有6成觀念有誤,且3成民衆會誤用抗生素,以自行停藥最常見。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指出,錯誤用藥行爲不僅沒辦法治好疾病,還可能引起抗生素抗藥性,導致未來面臨「無藥可用」。

黃建賢指出,國內抗藥性細菌比例持續攀升,不僅增加治療費用和時間,也會降低病人接受治療的安全性。根據國外文獻,感染抗藥性細菌的患者,治療成本比一般感染者增加4成,由於醫師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找到有效藥物,治療時間拉長,住院時間增加1周以上,致死率更高達17.4%,比一般感染者高出6成。

中華民國診所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指出,診所中經常遇到病人以爲抗生素等於消炎藥,或是以爲抗生素可以殺病毒,不是細菌感染卻希望醫師開抗生素,這些不當使用抗生素的做法,可能增加疾病復發風險,副作用發生風險也增加2倍以上。他建議民衆看診時,應主動提出「三問」,瞭解自己使用的藥物是否有抗生素、需服用幾天及如何服用、服用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不僅基層診所,抗藥性細菌在醫院也是棘手問題。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副秘書長呂紹煒指出,在加護病房發生感染的機會比一般病房高出3倍,且超過一半都是多重抗藥性細菌,,因爲這些病人本身病況複雜、抵抗力較差,一旦發生感染,死亡率恐增加10倍之多!

「加護病房醫師每天都在爲這個問題傷腦筋!」呂紹煒進一步指出,一般的細菌感染者,半數的可在12小時內獲得控制,但感染抗藥性細菌者卻需要長達48小時,因爲醫師在治療選擇上需要時間,可能經歷多次嘗試,但越晚給予有效抗生素,感染死亡率越高。

呂紹煒分享一名40歲男性頭頸癌患者案例,接受化療後發生右臉頰膿瘍、肺炎、呼吸衰竭,轉院並收治在加護病房。患者入院第4天,細菌培養報告出爐,確認爲多重抗藥性患者,前前後後用了3種抗生素,長達18天的治療後終於消滅細菌,但也因爲抗生素治療和癌症治療衝突,無法並行,導致病人腫瘤快速惡化,最後仍因多重器官衰竭離世。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當我們花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治療疾病,但一旦感染抗藥性細菌,恐延遲到原本的治療,甚至因此導致死亡,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對各科都是很大的危機。他提醒民衆,使用抗生素時應謹記「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