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盛宴”匯聚全球目光
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吸引了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參展,一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體亮相。
自1996年舉辦首屆以來,中國航展已成爲展示國際航空航天主流科技水平、推動相關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的盛會,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航空航天成就及國防科技實力的重要窗口。
本屆中國航展上,一大批來自陸海空天的先進裝備首發首秀,全方位展現了我國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卓越成就與雄厚實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攜260餘項展品參展,較上一屆增幅達25%;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攜六大體系、百餘項裝備展品亮相;中國商飛、中國航發、中國兵工、中國電科、中國電子等也攜科技新品參展,新展品比例從25%到50%不等。
在中國航空工業展區內,中國自主研製的兩型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S與殲—35A首次公開並同臺亮相,成爲本屆中國航展最大看點之一。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聞發言人吳基偉介紹,兩型新一代戰鬥機的亮相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實力和發展潛力,航空武器裝備實現了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跨越,航空科技研發亦實現了從亦步亦趨到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突破。
流線型“頭部”、大大的“肚子”、向上摺疊的“翅膀”,這個看起來既可愛又科幻的“大傢伙”,就是日前剛剛公開的貨運航天飛機“昊龍”。據“昊龍”總設計師房元鵬介紹,“昊龍”採用商業運載火箭發射,在與中國空間站交會對接,完成貨物上下行之後,可無動力自主返回。相比傳統貨運飛船,“昊龍”具有更好的經濟性和下行運輸能力,可進一步降低中國空間站貨物運輸成本。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區,嫦娥六號探測器、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系列運載火箭等大國重器首次展出,展示出航天科技集團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既能上天,也能下海。由中國船舶集團研發的大型無人作戰艇“虎鯨號”,可獨立或伴隨艦艇編隊實施中遠海作戰,續航能力超4000海里,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堡壘”。
驚豔的飛行表演歷來是中國航展的重頭戲。開幕式上,中國空軍“八一”和“紅鷹”飛行表演隊上演了編隊俯衝、利劍迴環、蛇形扭轉等一系列精彩動作,國產殲—10C、殲—20、殲—35A等依次出場,爲觀衆獻上了一場視覺盛宴,生動展現中國空軍轉型跨越嶄新成就。
作爲中國航展的“老朋友”,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展示了“涅斯捷羅夫筋斗”“加力盤旋”“鬱金花開”等一系列驚險刺激的特技飛行動作。各表演隊憑藉精湛的飛行技藝、獨特的表演風格,贏得觀衆讚譽。
不僅能炫技,還能打能防。藍天之下的靜態展區,各型制空作戰與空中打擊、無人與反無人作戰、戰略投送與空投空降、預警探測與防空反導等裝備整齊列陣、體系亮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攜帶的A100G、A200、A300及衛士等地地打擊武器系統,HQ—16FE、LY—70等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以彩虹—7爲代表的彩虹系列和以FH—97A爲代表的飛鴻系列無人機及空地武器體系化集中展示,展現了我國在護衛國防安全方面的硬實力。
本屆中國航展上,航天黑科技比比皆是,不少技術已成功實現落地轉化,造福百姓生活。由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研製的人形機器人直線型關節,應用了火箭“減脂增肌”技術,最小一款直徑僅12毫米,能輕鬆拉動自身重量500倍至1000倍的重物。
環繞在地球軌道上的我國衆多人造衛星中,風雲氣象衛星被譽爲“離百姓生活最近的衛星”。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楊之浩介紹,風雲氣象衛星是我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應用範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系列之一。我國已爲13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氣象衛星資料和產品,爲提高全球氣象服務保障能力貢獻中國智慧。
近年來,低空經濟日漸升溫。所涉及領域已經從單一的航拍、測繪領域,擴展到旅遊觀光、物流配送、環境監測、應急救援等多個方面。本屆航展上,衆多企業攜帶各式低空飛行器和無人機產品參展,展現出低空經濟良好的發展潛力。
沃飛長空是一家以低空出行業務爲核心的科技公司。航展上,沃飛長空帶來了量產機型AE200,這是一款6座級傾轉動力純電動飛行汽車,最大航速可達248公里每小時,未來將應用於低空出行、低空觀光與接駁、公共服務等領域。
高層樓宇火災滅火救援一直是世界級難題。如今,大功率、高載荷無人機技術的出現,有望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攜帶的高空滅火繫留無人機平臺最大載重120公斤,可攜帶滅火裝備飛行至200米空中,持續滅火4小時以上,可有效破解高空滅火的難點痛點。”卓翼智能董事長任雪峰說。 (經濟日報記者 常 理 喻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