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品不良季來臨 環境部提3新作法強化應變
臺灣地區秋冬季節即將進入空品不良季節,環境部30日召集各地方政府環保單位舉辦「113年度秋冬季節空品不良應變啓動會議」,並提出「建置區域聯防」、「落實精準應變」及「強化受體防護」」3項新作法,攜手地方共同精進空品不良時的應變與民衆健康防護。
環境部表示,歷經第一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的推動,空氣品質已有顯著的改善,也同時反應在空品不良季節的空氣品質改善上,例如細懸浮微粒(PM2.5)紅色警示站日數已由2018年秋冬季節217站日,降至2023年16站日,改善率達93%,其中環境部與地方政府長期推動跨區合作應變機制,在空品維護上也發揮了一定的成效。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現行空氣品質指標(AQI)主要是以過去較長時間平均濃度計算,當AQI達預警等級時,民衆已暴露多時,未能提早防護,或是身體已經明顯感到不適,對於敏弱族羣或孩童影響較顯著。
環境部提出「強化受體防護」的創新作法,將以小時濃度達AQI紅色警告等級時,即在空品監測網及環境即時通App發佈防護通知訊息,民衆可從網站或下載App得知測站小時濃度警訊提醒,以利學校或敏弱族羣採行防護措施,較過往等到AQI達預警等級時,提前至少2~4小時以上,讓民衆可及早防護。
大氣司司長張順欽說明,民衆未來將會感受到預警次數會增加,原因出在AQI的計算方式不一樣,並提供更即時的預警,並非空氣品質變差。
其次,根據過去空品不良日數統計發現,在特定天氣型態下(東北風、高壓出海及高壓回流),造成紅害的比例較高,因此面對今年秋冬季節,環境部將「建置區域聯防」,在納入地形、氣候等條件下,針對不同狀況做出更精準的跨縣市區域聯防。
爲「落實精準應變」,各縣市執行應變作爲時,應針對不同污染物採行不同應變措施,如發生臭氧空品不良時,針對揮發性有機物,要求大型高臭氧生成潛勢製程的2,000家工廠配合應變、大型連鎖餐飲業強化污染防制,以及加油站檢視油氣回收設施等,精準強化應變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