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智能火了 3D生成迎來大爆發?業內人士這樣看|聚焦
《科創板日報》12月6日訊(記者 陳俊清) 空間智能引發科技領域市場高度關注。
近日,李飛飛創業公司World Labs展示了一圖生成3D世界的AI系統,僅過一天,谷歌DeepMind就發佈了可通過單張圖片或文字描述生成3D場景的大型基礎世界模型Genie 2,空間智能成爲當下熱議的焦點。
對於當下空間智能產業發展趨勢和創新應用,以及3D生成技術的突破等熱點議題,在昨日(12月5日)五一視界舉辦的的地球克隆計劃大會“3D+AI”技術創新論壇上,一衆空間智能和3D生成領域的企業創始人與投資專家發表了見解。
▍空間智能如何發展?
“我們目前處於空間智能初級階段,但整體發展速度是非常快。”一葦資本董事明皓表示,從2012年AlexNet發表到現在12年的時間裡,空間智能研究方向快速增多,“市場規模非常宏大”。
Omdia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空間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在2024年將達45億美元,並於2029年超過100億美元,在消費者和企業用例中被廣泛採用,其累計平均增長率(CAGR)將達18%。
另據泰伯智庫預測,到2030年,中國元宇宙市場規模將到達8500億元;其中與空間計算相關的市場在2030年可能達到3400億元,約佔整個元宇宙市場的40%。
一葦資本董事明皓認爲,空間智能分爲3D大模型生成、3D重建、人工智能三大部分。
在大模型生成領域,相比與2D圖片,獨立的3D模型無法傳遞足夠的信息,讓普通用戶傳播和使用獨立3D模型的意義非常有限,通過大模型生成豐富的3D內容變得尤爲重要。基於此,未來3D領域行業的發展趨勢會逐漸面向內容驅動的行業。
在3D重建領域,3DGS具有快速渲染速度、顯式表示便於編輯、支持動態重建和物理模擬等特點,通過以上優勢有望在自動駕駛場景和機器人場景實現爆發。在文娛社交場景下,明皓認爲,3D Instagram可能會在2025年或者2026年有新表現機會。
在人工智能領域,通過META Orion來看未來AI行業的發展趨勢涵蓋四個點,一是MicroLED會成爲主流,因其滿足AI設備對輕量化小型化的追求;二是碳化硅波導的可能性,因其具備較高折射率;三是攝像頭模組+AI,未來AI眼鏡攝像頭模組將提升至4顆以上;四是AI Copilot加持下,AR作爲離人眼最近的顯示設備,將進一步夯實AR作爲全天候設備的定位。
關於AR眼鏡,論壇現場,百度智能雲空間智能行業負責人常佳碩表示,相信明年的AR市場將會有較大的井噴顯現。據瞭解,百度於11月12日發佈了小度AI眼鏡。“AR虛擬現實的場景裡,結合了空間智能的各種元素,將實現更大市場。”
▍3D內容將迎來爆發?
對於空間智能的定義,李飛飛認爲,空間智能是機器在3D空間和時間中感知、推理和行動的能力。隨着空間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3D技術也在其中更加重要的角色。
對於現在的3D技術,VAST創始人兼CEO宋亞宸認爲尚存不足之處。“現在3D生成技術還不夠成熟,概達只達720P的水平,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爲360P的水平。我們認爲到明年上半年可以達到1080P,明年下半年可以達到手機4K的水平。”
據悉,在最新發布的Genie2中創造出的可交互的3D環境清晰度爲720p。
對於未來3D生成發展趨勢,宋亞宸認爲,3D生成將分爲三步走:第一步是靜態3D模型生成;第二步是可交互的動態的3D內容的體驗的生成;第三步,每個人都可以零門檻、零成本實時創作3D體驗。
“3D的內容將會迎來爆發,從文字到圖片、到視頻到3D,包括聲音和音樂,3D是唯一一個沒有UGC內容平臺的信息載體。”宋亞宸表示,其目標就是製作大級別的創作工具讓用戶可以零門檻、零成本實時進行創作,纔有機會出現3D的UGC平臺,形成3D內容的爆發。
其域創新創始人兼CEO趙開勇則是把3D內容生成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所畫即所得;第二階段,所見即所得;第三階段,所想即所得。“現在AIGC就在做這個事情,需要所見即所得到所想即所得的方式生成這樣的3D內容,纔可能把這樣的成本降低,把效率提高,讓3D的應用真正推廣起來。”
▍3D生成如何應用?
在3D生成應用場景方面,VAST創始人兼CEO宋亞宸表示,在720P的3D生成階段主要有四個3D應用場景:一是傳統CG,包括遊戲、動畫、影視、虛擬製作等;二是傳統工業,包括3D打印、工業設計等;三是新興行業誕生,包括元宇宙、XR、MR等;四是傳統TMT,像社交、直播、教育、電商等。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本次論壇的參會嘉賓多數將3D生成用於傳統CG。
“目前,一個導演一天就可以製作1-2分鐘的3D視頻內容,可以把傳統網劇內容成本降低到1/10。”聚力維度CEO表示趙天奇表示,傳統視頻產業最大的問題是製作成本太高,而3D路線可以真正解決工業級的AI影視製作。影視級的UGC平臺的出現,不僅降低3D創作門檻,也降低了創作成本。
祖母鏡的CEO吳瑞凱羅列了他們在3D生成中應用的場景,包括影視預告、廣告營銷、宣傳、品牌IP、文旅。“內容已經非常容易去製作併產出,以至於現在已經達到了內容同質化的時代。”
各個大廠也在積極佈局3D生成大模型,且瞄準的賽道多爲視頻創作。
今年11月初,有媒體報道稱,阿里正在測試一款名爲“Animode”的AI視頻創作工具,據官方介紹,這是一款專業的3D軟件,用於創建逼真的二次元角色和大片效果。11月5日,騰訊混元最新的MoE模型“混元Large“以及混元3D生成大模型“Hunyuan3D-1.0”也正式開源。
其域創新創始人兼CEO趙開勇表示,三維數字化的方向並不止於此,“以前2D場景做過的事情,在三維裡面都會有迭代和更新”。
“隨着未來AR、VR硬件設備的普及,3D內容的消費端將越來越多,3D數字和內容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長。各廠商在這方面持續佈局,從10年前的AI元宇宙、數字化,到2027年AR、VR的更廣泛普及,3D內容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趙開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