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巴倫:只要音樂是真誠的,就能引起迴應
爵士鋼琴大師肯尼.巴倫。(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對爵士鋼琴大師肯尼.巴倫(Kenny Barron )來說,美國的爵士樂歷史並不只是歷史書所呈現的線性圖表,更是一部無數爵士樂手參與其中的音樂社會史。今年夏天,這部活歷史將以他60多年來的演奏創作爲軸,首度登陸臺灣,引發樂迷熱烈關注。
肯尼・巴倫從1950年代開始,不僅接觸了美國龐大的爵士社羣並學習爵士樂,也在與不同樂手合作中,孕育出他獨有的音樂風格。他身在這部美國爵士樂社會史中,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歷史,所有他參與過的演奏與錄音,不僅成就了他自己,也將所學習及感受到的一切,傳達給觀衆。正如他所說:「只要你演奏的音樂是誠實的,並且來自真心,人們就可以透過你的音樂瞥見你的真實自我,並對此做出迴應。」
1943年生於美國費城,肯尼來自一個喜愛音樂的家庭,他之所以開始接觸爵士樂,主要受到他哥哥比爾.巴倫(Bill Barron)的影響。比爾不但收集許多78轉的爵士唱片,也是一位薩克斯風手,肯尼在耳濡目染之下,14歲左右就開始他的職業演奏生涯。他的第一個職業演出是在費城的舞蹈樂隊(dance band)演奏,不但因此累積了大量的爵士標準曲曲目,也學會了如何爲歌手伴奏。他認爲這對鋼琴手來說非常重要,因爲爲歌手伴奏,重點在於如何襯托歌手,而不是表現鋼琴手自己。
在肯尼60多年的職業演奏生涯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例如他與爵士薩克斯風巨擘史丹.蓋茨(Stan Getz)著名的二重奏專輯《People Time》,不但是史丹生前的最後一張專輯,也獲得了葛萊美獎入圍的肯定。當我詢問他,爲何能將二重奏彈得如此美,是否有什麼秘訣時,他微笑着說:「就是仔細聆聽對方。」這場二重奏於1991年3月連續演出4天,當時蓋茨已經病重,他們沒有彩排,直接在舞臺上隨心所欲地演出想演奏的曲目,就像是在客廳中閒適並親密的談話,肯尼所說的真心、誠實、與仔細聆聽對方,在這張專輯中表露無遺,他溫暖並詩意的觸鍵,敏捷地進退自如,知道何時該留空間給蓋茨,何時又該回應他。肯尼也說,他覺得相較於鋼琴獨奏,與管樂的二重奏還是有一個對話的對象,讓他覺得發揮起來更容易,可見,比起自我展現,他更喜歡對話與交流。
這次他將率領合作已經超過10年的低音提琴手北川潔(Kiyoshi Kitagawa)及鼓手強納森.布雷克(Johnathan Blake)首度來臺演出。提到這兩位樂手,肯尼說他們相識都已經超過20年,彼此非常熟悉,默契十足,3個人的演奏就像一個人的呼吸一樣契合,經常一個人拋出的動機,可以由其他人完成。他也提及北川潔與布雷克都是非常搶手的合作對象,不容易敲到檔期,而他們與其他樂手合作所帶來的靈感,也會帶回肯尼的鋼琴三重奏,刺激彼此的演奏。這種有機的、活水般的交流,正是爵士樂的重要特色。
問他如何挑選合作對象,他說:「音樂能力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除此之外,我也很看重與人相處的能力,能夠心存敬意去對待別人的人,通常也是善良的人,我喜歡與這樣的樂手合作,因爲你不希望舞臺上有任何生氣、不愉快的情緒。」
他非常期待首次來臺演出,也希望大家來一同分享他們的音樂。因爲爵士樂對他來說就是一切,「是生活,是表達,也是創意的展現。」他認爲真誠的音樂可以跨越語言及樂種的藩籬,讓人直接感受靈魂。
即使已經年屆80,這位曾獲12次葛萊美獎提名的爵士鋼琴大師仍然充滿活力,問他未來仍有許多音樂計劃嗎?他馬上說:「當然有囉!我一直很想要跟絃樂合作,而今年的2月我也實現了夢想,由Eric Gould爲我的創作重新編曲,以爵士三重奏與絃樂團的形式,在百克里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音樂廳演出。我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表演。」肯尼對未來充滿計劃與想像,因爲,他熱愛的不只是音樂本身,更是音樂背後每一個靈魂的碰撞。
本文作者:楊曉恩(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
(本文摘自《PAR表演藝術7月號第354期》)
《PAR表演藝術7月號第3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