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王金平兩岸新論述,民共都不會接受

圖/德國之聲

今年84歲的臺灣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在「中道和平聯盟智庫」成立會上,拋出了他的兩岸關係新論述「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用他的話說,尊重兩岸分治的事實,但不放棄兩岸人民共同追求中華民族福祉的機會;接受現實的狀態,但不否定歷史的情感。「分治而不分立」是兩岸現階段化解對立,打開僵局,創造和平契機的最務實作法。

王金平其人在臺灣政壇有爭議,但也是藍綠都能接受的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光譜上屬於國民黨,但也是國民黨內的本土派。而國民黨本土派在大陸這邊看來,屬於「偷樑換柱」的獨臺勢力,和民進黨的臺獨沒有本質區別。他這回提出的這個兩岸新論述,就有島內輿論認爲是國民黨本土派要構建一個處理兩岸關係的新主張。

目前兩岸的政治僵局來源於找不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新提法、新主張。相對大陸,臺灣的情況更復雜些,它有兩個在政策主張上不同的黨,九二共識在臺已成爲一個具有高度爭議的政治名詞,藍綠都不接受,但國民黨提不出新的論述,民進黨雖然拋出了兩岸「一邊一國、互不隸屬」,可這一臺獨主張大陸顯然不會接受,民進黨對推動兩岸恢復政治交流其實興趣也不大。當下臺海被認爲是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王的這個新論述,從努力探索化解兩岸危機之道的角度來說,是值得肯定的。

王此論已得到包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和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等在內的藍營的認可。一些人還把它與馬提出的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相提並論,認爲兩者含義接近。不過,單從字面意思看,王的論述比馬的論述更偏積極一點,馬強調的是臺灣大陸對對方的主權互不承認,實際是要回避主權這一棘手問題,而主權認同的問題不解決,正是兩岸僵局的癥結所在。王敢於正視該問題,並且強調臺灣大陸主權的同一性,即共同認同一箇中國,雖然他只說主權而未言一中,但如果兩岸主權同一,當然就會內在推出這個主權是「一箇中國」,否則主權就不可能「同」了。從這點來看,王的論述迴應了大陸對兩岸主權的關切。

然而,這是否意味大陸會接受王的兩岸新主張嗎?大概率不會。儘管王此論內含兩岸主權是一中之意,但畢竟表述用的是一個抽象的「主權」名字而非「中國」這個具體的指稱。大陸一直堅持「九二共識」是處理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和官方交流的前提條件,抽掉或排除這個基礎和前提,兩岸關係就會地動山搖。儘管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兩岸也沒有出現大陸官方口中的「地動山搖」,但是確實導致了兩岸的政治冷淡和如今的緊張局面。

所謂「九二共識」,其含義用大陸的話說,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國民黨則稱之爲「一中各表」。嚴格來講,大陸和國民黨對「九二共識」含義的解讀是有差異的,並不完全一致,但由於雙方對一中的具體內涵都有意模糊,所以創造一個兩岸政治交流的模糊空間。然而,在臺灣再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後,國共達成的「九二共識」被民進黨拋棄,並且指控「九二共識」就要賣臺,這樣一來,「九二共識」這個名稱在臺灣成了政治禁忌,連國民黨都不敢再用。王金平在提出新論述後,也表示不會接受「九二共識」。

大陸當然也意識到島內出現的政治新生態,以及「九二共識」在臺灣無人接受的現狀。大陸對臺人士曾表示,如果臺灣覺得「九二共識」的提法不好,可以不用,雙方找到一個都可接受的新提法。但臺灣方面一直沒有提或者也提不出可讓大陸接受的新說法。既如此,大陸也就堅持把「九二共識」作爲兩岸政治交流的基石,並且一再對此強調,給臺灣的感覺,大陸就是不想放棄「九二共識」。

雖然基於臺灣政治現實,大陸官方對「九二共識」的替代論述持開放態度,然而,這並不表明臺灣隨意找個什麼說法大陸就會認可。大陸的態度或許是,「九二共識」可以不用,但從習近平今年4月在和馬英九的會談中提出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主張來看,新論述至少必須包含「中華民族」這個名稱,而非僅僅有這層含義。這應該是大陸底線。如此看來,王關於兩岸的新論述,顯然達不到大陸的要求。

那麼,民進黨會接受王的這個論述嗎?估計也難。王的論述提出有幾天,民進黨還未見到有多少檯面政治人物對此有過表態,立委沈伯洋倒是發話了,但是他批評王此論乃是「一國兩制」,想用話術再次欺騙臺灣人。沈的態度可以說也就代表了民進黨的態度。至少從賴清德的角度看,他那麼辛苦地在臺灣灌輸「臺灣國」的意識和標識,是不可能接受兩岸主權同一論的。也許部分溫和綠營人士出於推進兩岸交流的現實需要,勉強認可王的提法,然而,對於激進綠營人士來說,他們的使命就是追求臺獨,任何帶有中國印痕,有可能聯想到兩岸主權同一的主張和論述,都是要清除的,如何能讓這種論述和主張堂而皇之成爲兩岸政治交流的「通關密語」?

兩岸目前的僵局很難打破。王金平在前述智庫成立會上有一段話說得好,他說,就算是再錯綜複雜的問題,只要能排除意識型態的干擾,迴歸理性,追根溯源,回到最根本的歷史事實,都可以找到合理可行的解決之道。可惜,從意識形態的光譜看,民、共所堅守的思想和意識形態過於僵硬,缺乏彈性,這導致雙方達成政治交集的可能性幾乎爲零,從而使得本來也許可以通過變通方式來暫時懸置某些棘手問題的解決之道也被堵死了。當雙方僵化的政治立場和主張不能放鬆,就只能繼續僵持,事情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壞,越來越失控。當下臺海局勢正如此。

鄧聿文爲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爲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