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藝融合·新質對話:798藝術節“科學家的藝術茶會”圓滿落幕

10月22日,在2024北京798藝術節的“融合·新質”主題下,一場名爲“宇宙之核,靈境源夢”的科學家對話藝術家的下午茶活動在798機遇空間成功舉辦。作爲本屆798藝術節的收官活動,這場跨界對話不僅將藝術節推向了高潮,更爲科學與藝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質的啓示與思考。

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我們步入了一個科技與藝術交融的新時代。AI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在科學界掀起波瀾,甚至在諾貝爾獎等傳統科學領域也嶄露頭角。同時,文本生成圖像和視頻的技術進步,正在重塑藝術和媒體行業的面貌,讓每個人都能輕鬆成爲創作者。面對這些變革,科學與藝術的對話變得尤爲關鍵。“科藝下午茶”活動應運而生,旨在搭建一個平臺,讓不同領域的專業力量和組織機構得以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科技與藝術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融合。這場對話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展開,不僅迴應了我們時代的挑戰,更勾勒了對未來可能性探索的藍圖。

活動由“靈境”的話題開場,數字人錢學森同大家親切問候。錢學森院士,這位科學家中的詩人,以其對“虛擬現實”的獨特翻譯——“靈境”,展現了他對科學與人文的浪漫情懷。正是這份情懷,爲今天的對話拉開了序幕。

在嘉賓對話和觀衆互動環節中,現場氣氛熱烈,思維的火花四濺。嘉賓們圍繞“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關聯”、“AI對人類藝術的衝擊”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著名雕塑家、藝術家任哲)

對於科技與藝術本質的探討,在場嘉賓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藝術家任哲認爲藝術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態度,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是藝術。藝術最重要的是意在其中,不論外界如何變化,我們只需要跟從自己的內心。

(中國航天黃飛騰)

來自中國航天的黃飛騰老師則推動呼籲藝術家在開展各類航天文化活動中,運用新穎的藝術表達形式,使科普更加人性化和富有感染力。

(兩彈一星曆史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張鐵森)

兩彈一星曆史研究會辦公室主任張鐵森提到,很多老一輩科學家一生都在爲科研奉獻,這本身就是偉大的藝術。

(笑傲天宮文化藝術(北京)中心主任簡一平)

笑傲天宮文化藝術(北京)中心主任簡一平認爲科學和藝術共同進步才能讓人類走得更遠,對宇宙的理解更加透徹。

(萬戶創世文化傳媒創始人於文德 )

萬戶創世文化傳媒創始人於文德強調,藝術家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偉大的作品,是因爲他們內心有着堅定的核心。他認爲,將藝術與科技融合,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

當探討到“靈境”話題衍生的科學和藝術的邊界性問題時,嘉賓們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二者的邊界感、融合感、以及相互的賦能感。黃處長通過提及“天問”、“嫦娥”、“北斗”等充滿詩意的航天項目名稱,強調了感性與理性的不可分割性。他呼應了之前任哲老師的發言,感性和理性就像人的左右腦,應該被充分結合,而不是被割裂開來。

(ThinkPad黑匠粉絲聯合創始人宋丹)

在以AI爲核心的科藝融合討論中,科學家和藝術家普遍認同AI對各自領域帶來的深遠影響,然而他們並不將這種衝擊視爲消極現象。ThinkPad黑匠粉絲聯合創始人宋丹表示:我們不必深究AI的起源,而應關注它能爲我們做什麼。AI本質上是一種工具,我們的目標不是去完全理解它,而是學會如何有效利用它。

這些發言不僅展現了嘉賓們對科學與藝術融合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他們對於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的共同願景。藝術家可以是嚴謹的,科學家可以是浪漫的,這正是科學與藝術交織的魅力所在。

隨着“科藝下午茶”活動漸入尾聲,觀衆們紛紛提出疑問:科學與藝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它們的邊界又在哪裡?如何將兩者巧妙結合?它們之間的異同又是什麼?然而,這些疑問很快得到了深刻的迴應:也許我們今天的目的並不在於尋找一個明確的答案。這些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們激發了我們對未知的思考和探索。

既然已經有了眼前的現實,爲什麼還要虛擬的現實?既然現實中已經有了一朵花,爲什麼還要畫一朵花、雕刻一朵花?這些“爲什麼”本身就是意義,正如嘉賓宋丹所言,這種對“爲什麼”的追問正是人與AI的區別所在——只有人類纔會不斷探求事物背後的意義。

也許正如靈境這個概念,宇宙是造物的靈境,而靈境是我們每個人的宇宙!

“科藝下午茶”作爲2024北京798藝術節的收官活動,不僅爲科學與藝術的交流搭建了平臺,更爲年輕一代的思維火花提供了碰撞與融合的舞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對話,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旨在於公衆心中播下好奇的種子,激發對科學與藝術無界探索的熱情。主辦方相信,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推動科學與藝術的進步,爲一個充滿創新與想象的“大科技”、“大藝術”時代描繪出更加絢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