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文風典範
來源:光明日報
錢學森常說寫文章是千古事,因爲“下筆千鈞,是白紙上寫黑字,畫了押的,寫了要負責”。如何負責呢?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有好的文風,錢學森在這方面樹立了典範。他的文風有三個方面值得傳頌:注重證據、聯繫實際、敢於批評。
注重證據,是指科研過程和行文過程要有嚴謹的內在邏輯,其基礎是使用的科研數據既要真實,更要準確。這些數據包括實驗數據、調查數據、統計數據和理論數據等。1941年錢學森爲掌握“柱殼軸壓屈曲”的研究數據,僅計算手稿就達800多頁,而732頁之前,他認爲都不精準,直到第733頁算出精確數據,纔算滿意。在他看來,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立論有據、結論有效,也才能經得起學術共同體的互證。
聯繫實際,是指從選題到行文要秉持問題意識,能夠以解決問題(包括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爲導向開展科研。錢學森青年時期發表論文50多篇,不算多,但篇篇經典。如1939年提出的“卡門—錢近似公式”就直接解決了飛機高速飛行時的機翼面上壓力分佈計算問題;再如1946年發表的《稀薄氣體力學》,直接開創了對物體繞流的空氣動力學問題的研究。聯繫實際進行科研,往往能夠形成學術創新,同時也是言之有物的一種表現。
敢於批評,是指能夠從批評和自我批評兩個角度,辯證地看待他人和自己的科研成果。關於批評,錢學森指出,要用真實姓名發表評論,要單刀直入和直言不諱,“不能藏起來批評人”;關於自我批評,他指出對自己的東西要有批判精神,因爲只有敢於“自己批評自己”纔是科學家的風度。他如是說,亦如是做,始終以客觀標準評價各種科研成果。
70年前,錢學森寫出經典科技著作《工程控制論》,時至今日仍是工程控制領域的必讀之書。細想之下,這本著作除了具有開拓新知的學術價值外,上述三種文風也貫穿其中。
(作者:呂成冬,繫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黨總支副書記、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