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美製俄 陸力拚2020前圓火星夢

中國國家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8月23日發佈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車外觀設計構型圖。從發佈的圖片可以看出,火星車裝有4個太陽能電池板製成的「大翅膀」。(圖/新華社)

圖爲中國火星車與着陸巡視器外觀設計構型圖。這款火星車和玉兔號月球車一樣,要靠太陽能獲得能源。由於火星光照強度小,火星大氣對陽光有削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比月球車更困難,因此火星車比「玉兔」多了兩個太陽能面板「翅膀」。(圖/新華社/中國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中國近年強勢崛起,除了積極擴權發展軍武外,也將目標瞄準太空。儘管美、俄在相關領域起步得早,但中方急起直追。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週二發表《2016中國的航太》白皮書指出,中國將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突破火星環繞、着陸、巡視探測等關鍵技術,計劃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實施環繞和巡視聯合探測。

「未來,我國還將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27日在北京說,「進一步深化對火星的認知。」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吳豔華說:「從探測方式看,可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60—1971年)是掠飛火星階段,主要對火星進行遠距離觀測,初步瞭解火星總體概貌。第二階段(1971年—至今)主要採用軌道器環繞探測與着陸、漫遊原位探測相結合,以宏觀與微觀探測相配合的方式,對火星表面、大氣、磁場、地質地貌,以及火星地表下的環境特點進行綜合研究。」

吳豔華認爲,隨着空間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載人火星探測的潛在需求,火星探測活動的第三階段將進一步向無人採樣返回發展。在該階段,探測器將獲取火星土壤、鑽取火星岩石,並將樣品帶回地球進行詳細研究。

白皮書稱,中國將在未來五年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啓動工程實施,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資訊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

研究顯示,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探索火星有助於人類瞭解地球。世界主要航太國家紛紛致力於火星探測,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就開始進行火星探測活動。

至今全球共進行了40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美國19次、前蘇聯/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