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脈·花地·圍龍】(第19期)

橋溪覓韻

□劉卓忠

尋尋覓覓,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在喧囂塵世尋覓那片幽靜,多少遊子在異國他鄉尋覓那份鄉愁,多少遊客在世外桃源尋覓那份古韻。

帶着多年以來的期盼,帶着憧憬的心情,我們乘車來到橋溪。一走下車,遠遠望去,一幅清幽的山水畫卷就展現在眼前。四周青山環抱,中間溪水長流,民居錯落有致,村民世代臨水而居。

這裡是一片充滿詩情畫意的土地。這裡樹木蔥蘢,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這裡溪水潺潺,穿過村莊,蜿蜒曲折,宛如人間仙境;這裡遠離喧囂的都市,走進這裡,所有的煩惱與憂愁都會隨風而逝。

走在大小不一的石板鋪成的臺階上,撫摸着長滿苔蘚的矮牆,仰望蒼翠鬱蔥的五彩林,我感受到了流光易逝和物是人非。途經靜謐的寶園,我駐足翹望。昔日喧囂的寶園,如今歸於寧靜,唯有攀沿在圍牆上的藤草悄然無聲地與之作伴。透過古樸的窗戶,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個學童正襟危坐,虔誠恭敬地聆聽先生的教誨;我彷彿聽到了來自時代久遠的琅琅書聲。走過寶善樓、世德樓,那牆壁上佈滿的斑駁痕跡,似在向我們訴說過往的動人的家族故事……

漫步石板路,走過石橋,徜徉棧道,我們感受着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寧靜。在爬行的征途中,我們一路與溪水相伴。橋溪的水,從五指峰走來,時而急,時而緩,沖刷着岩石,撫摸着卵石,一路歡歌,奔流而下。它純淨靈動,清澈見底,透過陽光,你可以看到溪底附在鵝卵石上的石螺,有時還能看到成羣結隊的小魚。溪水晶瑩剔透,不禁吸引了我們的遊興,於是紛紛拋鞋棄襪,捲起褲腿,下至溪中,掬起溪水,品嚐一口,慢慢感受它的清涼和甘甜。

這裡是一個“禮善傳家”的地方。在橋溪,你會發現人們熱情好客,臉上總帶着微笑,讓人感到很親切;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與衆不同的人文氣息,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在這裡,我們能真實地感受到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橋溪的民居多爲明清建築,白牆、灰瓦、木雕、壁畫、彩繪、樑架及窗櫺等,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客家文化氣息。我們沿着青石臺階,隨意走進其中一家古民居,都會感受到濃濃的“墨香”和橋溪人的“善良”。

在橋溪,我們碰上了慎獨樓的主人朱叔。他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家品茶。走近慎獨樓,頓感書香撲面而來。你看,“慎獨”一詞,出自“禮記”,顯得格外儒雅。門聯“慎終獨始,獨善其身”,彰顯着主人的爲人處世和價值取向。走進慎獨樓,發現牆壁上鑲嵌着程儒章先生特意爲該樓書寫的《慎獨樓記》。坐在書香四溢的慎獨樓客廳,吃着主人爲我們準備的柚子,喝着主人親自“蒸炒烘曬”的橋溪綠茶,在嫋嫋茶香中我們聆聽着橋溪動人的故事。在交談中,主人爲我們介紹了橋溪朱陳兩家的歷史,橋溪人的善舉和勤勞創業的經歷等,他還特意爲我們講述了“世德樓”屋名中的“德”字少寫“中間一橫”意在“提醒後人,做人要心存善念”的故事。

是呀,橋溪的村民一直傳承着先人的傳統美德——誠信待人、與人爲善、尊老愛幼、勤勞致富等,這些美德代代相傳,成爲橋溪獨特的文化底蘊。

朋友,橋溪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地方,它的美麗令人陶醉,它的神秘令人嚮往。這裡有着“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美景,這裡有着“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熱情,這裡有着“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的善良。橋溪覓韻,覓的是橋溪的山水與民居交融之美,覓的是橋溪人的純樸、善良和勤勞,覓的是橋溪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荷塘飄香

□樑姬

時光飛逝,倏忽夏已至。夏天來臨,我是滿心歡喜的。有人喜歡春的百花,因爲她的妖嬈嫵媚,而我更喜歡夏日荷塘,因爲她的清秀脫俗。夏日微風,輕拂過客家田野,捎來泥土與芳草的氣息,還有荷塘裡淡淡的清香。夏日的梅州,荷塘飄香,是屬於這片土地獨有的詩意與遠方……我愛荷花,不僅愛她粉嫩的臉龐,更愛她翠綠的碧裝,還有那月下的低吟淺唱。每當夏日來臨,我總愛拿上一本書,靜靜地坐在荷塘邊上的觀荷亭,看着她肆意搖擺,盡情地吐露芬芳,把我染得滿身荷香。“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塘之美,在自然和諧中悠然展現。荷葉綠意盎然,荷花嬌羞搖曳,與我的心靈共鳴於這片寧靜之中。

荷塘翠綠,荷花依依。梅縣區水車鎮白沙村的千畝荷塘是不可多得的觀荷勝地。走進白沙村,遠遠就看到湖面上一片翠綠,粉嫩的荷花點綴着碧綠的荷葉。小溪邊的水車、木長廊與藍天、陽光相映成趣,彩色的油紙傘點綴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好一幅自然飄逸的水墨畫,如此優美的風景映入眼簾,瞬間便被她清秀脫俗的氣質吸引。微風拂過,層層疊疊的荷葉恰似一張張不施粉黛的玉人臉,荷塘中羣芳爭豔、多姿多彩,充滿詩情畫意,讓人遐想連篇。那碧葉上的露珠在陽光的映照下格外晶瑩奪目,荷葉中粉粉的荷花特別引人注目,一朵有一朵的姿態,一朵比一朵迷人。有時候真想自己也能變成一隻蜻蜓,可以自由地在荷塘中飛舞,輕擁那朵最喜歡的蓮花。就這樣,我靜靜地看着眼前的荷塘,思緒在蓮葉間飛舞,此刻,就算翻出最古老的詩句也難表達荷塘之美,不覺便放下了手中的書。我想既然無法描寫眼前之美,不妨把如此景緻裝進心裡吧,於是我心裡便也種下了一池荷塘,閉上眼竟覺得滿世界都是荷花,靜靜地聞着淡淡的荷香,不由慨嘆歲月靜好。

久坐觀荷亭,竟然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輕風在耳邊低語,碧葉在眼前搖曳,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看着陽光透過葉縫,灑落斑駁的光影。伸出手就能擁抱滿懷綠色,這就是自己心中憧憬的詩意之地。如果再泡上一壺荷花茶,吃上一塊荷花餅,在茶香中細品荷葉的韻味,別有一番穿越古今的味道。

“一壺清茶品人生,半卷閒書觀古今”,浸潤在客家文化的沉澱之中,才能品味客家的博大精深。“山青青,水泱泱,客家兒女生此方。荷葉綠,荷花香,歲月悠悠心歡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換來豐收望。 茶一杯,歌一曲,生活簡單心自足。”這簡單而充滿哲理的歌謠,讓我們感受到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崇敬。現在,家鄉正在變得更加美麗和富裕。村民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觀光+美食的鄉村之旅,更成爲了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荷塘邊的笑聲,不僅是鄉村振興最動聽的樂章,更是我們共同邁向富裕和文明生活的生動寫照。

夜幕降臨,星輝下的荷塘變得更加神秘而寧靜。荷花與荷葉在微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響聲,似乎在訴說着夜晚的秘密。我帶着滿滿的收穫和美好的回憶,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片淨化心靈的土地。“採得荷花滿袖香,花深忘卻來時路”,荷塘的魅力讓人沉醉,讓人流連。

梅塘梅菜

□葉曉光

梅城梅江河畔的梅塘灣,土質鬆軟肥沃,是典型的河灘沖積地,氣候、溫度、溼度等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合栽種梅菜(芥菜)。

清光緒《嘉應州志》“物產篇”這樣記載:“州俗多植芥菜。至冬月斫取,掛至數日,以鹽擦之日水鹹菜,曬乾日干鹹菜,藏至十餘年則謂之老鹹菜,皆貯之於甕,無埋地中者日鹹菜。廣肇間呼爲梅菜,緣此物梅產爲佳,故名也。”

芥菜種植在冬季,生長期約爲八十天,待芥菜長高至80釐米左右,先將芥菜砍倒就地暴曬,在菜身粗壯處破開,便於曬乾曬透。經精選、飄鹽、晾曬等多道工序直到菜梗完全乾透,呈金黃色,這樣芥菜就“演變”成了梅菜。

據有關資料顯示,梅菜含糖5.7%、蛋白質5.6%,並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色澤金黃,聞之香氣撲鼻,不寒、不燥、不溼、不熱,具有消滯健胃、清熱解暑、降脂降壓等保健功效,被稱爲“正氣菜”“天然健康食品”,梅菜也曾被朝廷選爲貢品稱爲“貢菜”呢!

梅菜食法多樣,最傳統的就是製成久負盛名的“梅菜扣肉”,也可製作梅菜蒸排骨、梅菜蒸鮮魚、梅菜燜雞鴨等多種美味佳餚。

色香味俱佳的梅菜扣肉,是由香甜爽口的梅菜與精選的五花肉均勻搭配,精心烹製而成,兩者完美交融相得益彰,堪稱黃金搭檔。每吃一口梅菜扣肉就像奔赴一次美妙的味蕾之旅,彷彿把所有人間美好都匯聚在這一口美味中,令人酣暢淋漓、回味無窮,心靈也得到極大的慰藉。

對於美味的情感,多半是思鄉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是惦記家的味道,此刻依稀聽到家鄉茂林修竹中的蛙鳴蟬聲、聽見媽媽親切的呼喚、聞到梅菜扣肉那濃郁幽香,那麼深刻、那麼唯美,令人難以忘懷。

相傳梅菜扣肉誕生於北宋年間,已有近千年歷史。至今仍是客家菜系中的主打菜,各種重要的宴席必不可少。此中梅菜起到主導、核心、靈魂的作用,而“梅塘梅菜”又是各地衆多梅菜中的佼佼者。

梅塘村民前往東南亞等地探親,首選禮物就是梅菜。親人相聚,百感交集,尤其見到梅菜,更是熱淚盈眶,勾起他們塵封的記憶和無限的掛念,過去勞作生活的往事一幕幕浮現在腦海,思緒萬千。

海外親人一般回贈戒指、項鍊、手錶等貴重物品,可能是一件、也可能是幾件,無論多少都彌足珍貴。浸滿了濃濃鄉愁的梅塘梅菜,在此起到“紐帶”作用,把海內外親人親情,緊密聯結在一起,情意纏綿。

梅塘梅菜,它見證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成長,見證了時代變遷;它凝聚了客家人“勤儉持家、吃苦耐勞、勇敢拼搏、謹慎智慧”的客家精神,凝聚了客家人對飲食文化的探索,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夏日童年

□賴秀芳

夏季,是色彩斑斕的畫卷,也是童年記憶中最鮮活的一頁。那些炎熱而充滿想象的夏天,那些幼時美好的童年故事,常常在我心中泛起陣陣的漣漪。

憶起在丙村老家門前的榕樹蔭下,小時幾個同齡人擁有一個秘密的聚集地,用來分享夢想和故事,以及策劃想象中的小探險。我們幻想自己化身爲勇敢的探險家,扮演各種英雄角色。回想小時候充滿好奇心和挑戰心,掀起對未知世界有着無盡的渴望。一羣童孩們,行走在探索荒野環境中尋找食物、防禦風險。設計了在戶外的晚上去尋找、捕捉螢火蟲。沒有月光、踏着星輝,憑感覺來到田野、河邊的大概方位,建立營地。我們做個小小探險家,不顧一切捕捉螢火蟲,裝在玻璃瓶裡,閃閃發亮。用它的光照亮回家的路,留下一個有趣的童年故事。

隨着時間推移,兒童變少年。我們的興趣轉向了科學的世界。在榕樹下設了個集合“實驗室”,然後觀察夏夜田野的自然大合唱,觀察小魚、昆蟲的夜間活動。我們仰望星空,看流星,議論天象。我們嘗試誘餌的釣魚實驗,探索水中的奧秘。每個發現都讓我們興奮不已,彷彿是在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白天,在綠蔭掩映下,我們討論科學理論,爭論、假設,渴望成爲下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我們的想象力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盼望夢想在這些天真的探索中逐漸成形。

眺望不遠處的田野,花生植株在夏日陽光下生機勃勃,花朵奇特。初夏時,花下長了針線似地深入泥土,花謝結莢,飽滿的花生莢悄然埋藏在泥土之中,好像等待我們去發現奧秘。我們穿梭在花生地裡,偷偷挖掘藏匿於土壤中的寶藏。

在烈日陽光下,每當挖出一串飽滿的花生莢,每發現一串花生,都會引起一陣小小的歡騰、激動歡呼聲,然後趕快埋回去。但是,等到這花生剛剛成熟之時,我們又來了。得到家長同意以後,我們一邊比誰挖到更大更飽滿的花生,一邊沉醉在豐收的喜悅裡,讓我們體驗到夏日勞動、滿身大汗的樂趣。

在摘花生的過程中,我們一邊聆聽蟬鳴。它們的聲音彷彿是夏日的熱情讚歌,激發着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敬畏。那時候,我們並不懂得這些整天蟬鳴背後的含義,只是單純地覺得它們的聲音這麼動聽,卻不解爲何一直在鳴唱?

夏日傍晚,大人們聚在大榕樹下乘涼,而我們這些孩子們則在小河邊嬉戲。河水清澈見底,我們會光着腳丫在水中追逐,捉迷藏。水花四濺,笑聲連連,那情景是夏天最清涼、最純真、最快樂的時光。

夜幕降臨,燈火在村子裡亮起來了。晚飯後,我們躺在屋檐下竹蓆上,數星星,講鬼故事,直到眼皮沉重想進入夢鄉。夏夜情景豐富多彩,讓人流連忘返。

如今,那些夏日的趣事已經遠去,留給了新的兒童。但它們依然清晰地印在我心中。那些有趣的夏天故事,那些難忘的童年回憶,如同一股清泉,滋潤着我的人生心田。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那份純真、快樂、美好,都將永遠伴隨着我,成爲生命中最寶貴的永遠的財富。

夏日童年,那個綠蔭下的秘密基地、花生地裡的寶藏、玩水、觀天的故事,成了伴隨我終生的美好記憶。

松江水 古韻情

□歐雪華

梅縣鬆口地處梅縣區東北部,位居閩粵要衝,乃梅州水陸交通要道。千年古鎮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山歌之鄉的稱譽。它也是歷史上的商貿重鎮,有着“自古不認州”的盛名,是古時嶺南四大古鎮之一。

六月初,我們循着夏的腳步,來到鬆口鎮中山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有着1600多年曆史的古鎮、中國大陸唯一的中國移民紀念廣場,看到斑駁的顏色,頓感千年古鎮的繁華落盡,但風韻猶存!在這個地方不僅可以趕集,而且離鬆口古鎮的景點也很近,步行幾分鐘就到了。

我們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老街道,騎樓老街的歲月悠長,洋溢在微風吹拂的夏季裡。以前在海外寫信回來都不用在前面加上廣東省梅州市,只需要寫中國鬆口轉哪個村就可以了。可見鬆口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鬆口鎮是國內著名的僑鄉之一。鬆口港曾爲廣東內河的第二大港。舊時,梅州周邊的華僑都由鬆口中轉出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東南亞謀生。鬆口古鎮也是明末以後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在明末清初時便出現了洋樓建築,街道屬於中西結合的風格,深深地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鬆口鎮也是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被喻爲辛亥革命的“黃埔軍校”——鬆口體育學堂1907年創辦於鬆口,學校爲辛亥革命培育了衆多的軍事人才。1918年春,孫中山到鬆口視察,曾在愛春樓居住,在鬆口中學老禮堂演講。這些地方現在都吸引了衆多遊客參觀。

在鬆口的火船碼頭,我們走在街道上,腳下的每一塊石頭都承載着歲月痕跡,每條小巷都有不同的故事,坐在古舊的臺階上聽雨,眺望着遠處的梅江河,只見小船緩緩駛過。以前,客家人從鬆口的火船碼頭出發,走向世界各地。從路邊豎立的指示牌就可以知道,鬆口到世界各地的距離。這裡有多倫多、雅加達、悉尼、倫敦等地與鬆口的距離。海外華僑也帶着財富建設家鄉,留下很多中西風格的建築。

當年的客家人從這裡坐着小火輪,走向五湖四海。舊時鬆口港冬天有多達300多條船停泊,豐水期約600條船停泊。正對碼頭的是鬆口街上的松江大酒店,一座四層高的洋樓,是舊時五星級別、梅州地區最早最大的洋樓。酒店的不遠處有座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梅東橋佇立着,映襯松江水的靈動…

在這裡,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還可以坐上游船看沿江兩岸的美景,甚至可以聽到國家非遺客家山歌的演唱。如果碰上圩日,還可以感受鬆口的圩日文化呢。

“自古山歌鬆口出”,鬆口山歌的知名度高,現在有“鬆口山歌協會”,有會刊《鬆口山歌簡報》;山歌協會的老歌手們會向前來旅遊的人唱山歌,提供資料給專家學者和音樂院校的師生們。我們聽到客家山歌對唱時,感受到鬆口古鎮文化的印記。悠揚的歌聲,讓我們流連忘返。

我們來到古鎮騎樓下的商鋪,先點一份鬆口特色炸肉丸,其金黃酥脆,外酥裡嫩的,再吃上一份鬆口魚旦粉,魚香味濃,還有甜羊羹,肉也嫩,蒸肉丸也香,然後買上一份企爐餅,聽說以前客家人下南洋也帶上這個餅做手信,最後吃上一份仙人粄。

鬆口古鎮山川秀美,人文薈萃,名勝古蹟衆多,至今還保存着很多古民居建築,如元魁塔、世德堂、崇慶第、承德樓、勤治莊等。

松江水的豁達,激發了多少人心中的夢想。鬆口鎮的古韻,穿越時空而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