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臺廠產能陸續開出 泰國PCB產業鏈成型(2-1)

全球PCB產業經過幾波轉移,大陸自1990年代推動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WTO,兩波轉型吸引全球製造業與PCB板產業的進入。但隨着大陸勞動成本增加,以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自2010年以來,日本和韓國的電路板廠逐漸降低在大陸的比重,擴大對東南亞的投資,生產佈局已相當分散,但臺灣PCB板產業仍約有62%產值在大陸,陸資板廠幾乎全部集中於大陸境內,因此在臺資與陸資板廠規模日益擴大下,大陸擁有全球過半的PCB製造產能。

中美對峙及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緊張,國際品牌大廠推動電子產業供應鏈調整爲「China+1」,以分散生產製造過度集中於大陸與貿易不確定性的風險,加上部分廠商爲爭取新訂單或分散資本進行全球佈局,加速兩岸PCB供應鏈往東南亞投資,其中又以泰國最受PCB廠青睞,包括全球第一PCB廠臻鼎-KY(4958)、金像電(2368)、華通(2313)、軟性銅箔基板材料廠臺虹(8039)等均已於泰國投資設廠。

根據TPCA資料,過去泰國的PCB產業主要由日本企業與泰商KCE爲主,臺資PCB僅有泰鼎-KY(4927)、敬鵬(2355)與競國(6108)旗下的競億,且主要應用於汽車與電腦周邊相關領域,整體產值規模約30億美元,隨着臺灣和大陸廠商大規模進入,TPCA預期,泰國PCB版圖將面臨重大變化,新投資廠商雖然仍以多層板與HDI產品爲主,但應用範圍已不再侷限於汽車領域,更將擴及伺服器,並且於不同應用領域。

從上游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雖然已有少數關鍵材料和廠商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但整體比重仍然較低,隨着更多板廠的進駐,預期2026年,泰國PCB產值在全球市場的比重將有望逾5%,帶動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同時對於供應鏈的影響將更爲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