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單打獨鬥?生技新創產品研發早期引入夥伴比例增

全球臺灣生技產業許多公司已由早期研發進展商品化階段,必須發展可行的商業模式,並取得資金挹注以邁向下一里程碑。由於新藥研發伴隨着很高的不確定風險,如何分散新藥研發的不確定風險,生技連續創業家現任健新原力製藥(Innoforce)全球合作資深副總裁Kenneth Carter強調,觀察近年全球前十大新藥授權案件,顯示早期研發階段(藥物探索至Phase II)案件佔比顯著提升,說明早期研發中產品受到青睞,比起單打獨鬥,如今生技新創更應該在產品研發早期引入合作伙伴

PwC Taiwan(資誠)與臺灣生物產業協會共同舉辦亞洲生技大會主題論壇「Business Models and Financing Strategy」, Kenneth Carter指出,臨牀試驗階段是研發投資回饋的甜蜜點(Sweet Spot),即爲投資報酬倍數最具潛力的階段。每突破一個臨牀試驗里程碑,都將使新藥成功上市機率大幅提升,進而帶動研發中產品的價值提升。然而,新藥研發亦伴隨着很高的不確定風險。比起單打獨鬥,如今生技新創更應該在產品研發早期引入合作伙伴。

禮來亞洲基金創投合夥人李季指出,許多新創團隊認爲產品研發成熟時才找外部合作伙伴。其實不然,許多團隊靠突破性技術和潛力市場,在產品研發早期即獲國際肯定。

李季以英國Celltech於2002年授權美商安進(Amgen)的交易爲例,新創團隊於骨硬化症族羣身上找到影響骨骼硬度基因專案尚在臨牀前階段即展開授權合作。在歷經17年的合作後,安進於2019年推出新藥Evenity,搶進一年100億美金的全球骨質疏鬆症治療商機。另一家尚在臨牀前階段即展開授權的美國早期抗體藥公司Surface Oncology,因旗下新抗體分子和暢銷藥Keytruda合併使用能讓治療效果更佳,於2020年授權默沙東(Merck Sharp & Dohme),展開全球合併治療臨牀試驗。

與大藥廠合作對於生技新創並非遙不可及,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全球業務開發營運資深副總裁 Shaun Grady表示,大藥廠爲引入新技術,在世界各地設立新創中心(Innovation Hub)。以阿斯特捷利康爲例,2019年與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國際生醫加速器合作計劃(NBRP BioMed Start-up Challenge),培育數家早期新創。Shaun Grady強調,新創中心的選題主要考量新技術如何改善從預防、診斷、治療、調養、到康復的完整流程。不只生技製藥,醫療器材數位醫療公司都可能是大藥廠合作的對象

以2019年的國際生醫加速器爲例,入選公司即有數位醫療新創公司,以AI優化醫護流程,強化醫囑遵循與避免錯誤用藥,讓數位科技傳統藥品相輔相成提升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