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的更高境界,在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夏天基本不開空調、冬天基本不供熱,室溫保持在22-26度,溼度30%-60%……這樣的綠色建築,距離我們多遠?

今年6月完工的飛龍集團創新研發中心,總建築面積達16605㎡,是煙臺首個高品質超低能耗綠色公共建築,採用了超低能耗門窗、新風熱回收系統、太陽能光伏等多項綠色節能技術。創新研發中心建築綜合節能率約58%,建築本體節能率約55%,能耗方面年節約標煤約17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73噸。研發中心具備了五恆的效果:恆溫、恆溼、恆氧、恆潔、恆靜。

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衆多科技創新的綠色建築,逐步從能源消耗者轉變爲能源生產者,既賦予了城市更新以全新的綠色價值,也助力了“雙碳”目標實現,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提供了新路徑。

從實實在在的綠色建築到“看不見的電廠”,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如果要新建一個50萬千瓦規模的火電廠,至少需要佔用300畝土地、20億元的投資,還會每年增加189萬噸的碳排放。

虛擬電廠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電廠,而是一種基於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看不見的電廠”。虛擬電廠可以將分散的儲能及可控負荷聚合起來,幫助電網消納更多波動性強的新能源,助力綠色用能,提升電力系統安全保供能力。更重要的是,虛擬電廠的建設成本不到同等容量的火電廠建設成本的5%。

2023年8月,東方電子完成煙臺市虛擬電廠運營中心建設和虛擬電廠智慧管控平臺互聯網上線。目前已對接勘查170餘家資源用戶,完成24.2萬千瓦容量可調負荷資源池建設,實現與國網煙臺供電公司和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的互聯互通。

截至2023年底,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325萬千瓦,佔全市電力裝機總容量的56%;清潔能源發電量達到378億度,佔全市發電總量的46%,這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3175萬噸。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1400萬千瓦;到2030年,全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3900萬千瓦。

與自然和諧共生,一直是指引煙臺不斷前行的科學信仰和價值觀,賦予其敢爲天下先的勇氣,持續創新和顛覆,不斷突破硬核科技的極限,助推美麗中國綠色發展之路。

在藍色碧波的懷抱裡,耕海1號是一座見證着煙臺海洋牧場與海工製造加速崛起的“藍色糧倉”。“耕海1號”帶給大家的最大震撼是一個“融”字,表現最出彩的是一個“綠”字。

“耕海1號”融合採用了先進的污水、垃圾處理系統和清潔能源系統。清潔能源利用方面,設有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426kW,年均發電量達90萬kWh,清潔能源在項目中的應用佔比達30%。此外,“耕海1號”的海水淡化系統採用了國際知名品牌“漢勝”,利用先進的反滲透膜工藝進行海水淡化,每天可產淡水100立方。

從整體看,“耕海1號”創新性實現現代海洋漁業、海洋工程技術和海洋文化旅遊一二三產業深度有機融合,在業內率先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海上度假村”,樹立了全省海洋文旅新標杆,奏響了新時代藏糧於海的“藍綠交響”,打造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海洋資源綜合利用“齊魯樣板”。

沒錯,科技創新的更高境界,在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這裡,我們也清晰地看到,科技創新不僅需要某個企業在某個領域的“單打獨鬥”,更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7月28日上午,“‘鏈’出新動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啓動儀式在淄博舉行。如何聚焦產業鏈、如何發展產業鏈、如何“鏈”出新動能,且看山東的生動實踐:

山東作爲經濟大省,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整,擁有11條標誌性產業鏈,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裝備、輕工、紡織服裝等多個領域。它們根植于山東深厚的製造業基礎之上,符合未來產業變革方向,對推動全省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山東持續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佈局產業鏈,着力推進產業橫向集聚和垂直整合,全力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生態。

(作者: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