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像胎記實際是“切不掉的腫瘤”,這場活動關愛“泡泡寶貝”

近日,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中心院區,一場線下醫患交流會成功舉辦。活動當天,來自小兒外科、兒科、神經外科的專家,系統性講解神經纖維瘤病診斷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科學應對疾病。

“曾有患者這樣形容神經纖維瘤病:腫瘤像野草似的割不完。因此,這種疾病也被稱爲‘不死的癌症’和‘切不掉的腫瘤’。”演講臺上,深圳市泡泡家園神經纖維瘤病關愛中心負責人王芳帶着樂觀的微笑,從容分享她組建QQ羣,幫助上萬病友抗擊疾病的故事。

“這次來濟南參加交流會和義診的有70多個家庭,最小的患者年齡5個月,還有一個10個月的孩子,症狀比較嚴重。”王芳也是一名神經纖維瘤病患者。從最初幾個患者及家屬創建的QQ羣,到覆蓋1.2萬名患者的關愛組織,泡泡家園如今已經是不少神經纖維瘤患者的“家”。

王芳介紹,患有神經纖維瘤病的孩子被稱爲“泡泡寶貝”。“這種疾病目前沒有治癒的辦法,有的孩子身上只有咖啡斑等,卻沒有其他症狀,沒法做出干預。”王芳說,神經纖維瘤病對患者全身的神經系統都會有影響,只要有神經的地方就會生長腫瘤。如果在患者身體比較重要的部位長出腫瘤,且生長速度較快,這時可選擇手術治療或者聽取醫生建議採取其他治療措施。

長期求醫的經歷,再加上與病友的交流溝通,讓王芳成爲“半個專家”,病友加入泡泡家園後,王芳可以通過病友的症狀精準推薦專家和科室。

“通過醫患交流會和義診等活動,我們正在推動針對神經纖維瘤病的科學研究,希望能有更多的藥物、更多的治療手段覆蓋患病羣體。”王芳說,本次在山東舉辦的活動是今年所有場次中專家規模最大的一次。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神經外科王國棟教授介紹,泡泡家園是一個面向全國神經纖維瘤病患的社會公益組織。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罕見病,不僅侵害人體的各個系統,還對患者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從事神經外科工作近四十年間,王國棟目睹了神經纖維瘤病人和家庭的痛苦。

今年5月份,中國罕見病聯盟神經纖維瘤病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王國棟擔任副主任委員。“在這個基礎上,7月13日至15日,我們在濟南開展了全國專家的學術論壇,同時舉辦了醫患交流會,讓大家瞭解這一病症的基本情況、治療方法以及研究進展等,讓大家更有希望。”王國棟說,因爲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遺傳病,在義診過程中,他發現有的媽媽或者爸爸一個人帶着三個孩子,都患有這種疾病。

記者瞭解到,2023年9月18日,神經纖維瘤病被納入《第二批罕見病目錄》,在神經纖維瘤病中,Ⅰ型神經纖維瘤病(NF1)是最常見的亞型。2023年2月,王國棟就牽頭成立NF1多學科診療團隊,團隊包括神經外科、影像科、皮膚科、小兒骨科、整形外科等多個學科。2023年10月,省立醫院建立NF1專病門診及多學科門診,確保患者從就診到診療方案確定僅需約2天的時間。

“在山東省立醫院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團隊幫助下,聊城、菏澤、濟寧、臨沂、東營等市,已經相繼成立了當地醫院的MDT團隊,我們之間會相互交流和學習,病人可以相互轉診,專家進行會診研討,確診後病人可就近治療。”王國棟說,由於治療神經纖維瘤病的費用較高,需要當地配合落實醫保政策,“雙向轉診”對病人的幫助更大。

在王國棟教授看來,神經纖維瘤病在國外公認的發病率在1/3000到1/4000,在罕見病中,這種病的發病率實際上並不低。“在過去首先大家不認識這種病,老百姓一般說是長了胎記,一般不去醫院看病。其次,我們醫務人員對它的瞭解也非常少,我曾經在出去會診別的病人時,碰上一位當地的陪診大夫,在討論別的病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主任本身就得了神經纖維瘤病,而他自己卻不知道,說身上的只是胎記。”王國棟認爲,人們對神經纖維瘤病的認知,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他成立團隊去開展學術論壇等活動的意義之一,只有醫務人員和社會大衆對這種病的認知度提高了,醫院的診斷率才能提高。

王國棟介紹,如果只是輕微的症狀,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的壽命和普通人差不多,但神經纖維瘤中有一種叢狀神經纖維瘤,它會深度地生長,有一些還容易惡變,這一類患者的壽命通常會比普通人少10-20年。

王國棟提醒,大家也不必過度緊張,身上有斑不一定就是得了這種罕見病。小孩出生後如果身上的斑有6塊以上,每塊斑大於5毫米,就應當去找門診查一查;其次,如果家族裡有這種遺傳病,小孩就有可能會得病;第三,只要家族裡有這種病,如果家族成員有生育要求,可以依靠輔助生殖技術,先進行基因檢測,如果沒有這種缺陷,再進行試管嬰兒的嘗試。“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這種疾病的產生,因爲如果家族成員懷孕以後,就比較難以干預,所以還是應該提前檢查再做生育規劃。”王國棟說。

王國棟還發現,在與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的互動和交流中,他發現這種病還會給患者帶來一種“病恥感”,有人得了這種病,因爲影響外貌美觀,所以就不願意就診、不願意出門。“所以應該一方面從診斷角度上提高大家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要讓社會接受他們,不要歧視他們,要幫助他們。”

王芳說,很多“泡泡寶貝”因爲面貌問題、身體不便等,鮮有機會走出家門,因此也會有一些性格的問題,不願與外界交流,其實,他們內心渴望“被看見”。

爲此,泡泡家園在7月23號-25號舉辦“泡泡寶貝遊青島”活動,讓志願者們帶着患病孩子看看海、做一些有趣的活動,通過這場活動,讓這些孩子一起感受大自然,感受社會對罕見病患者的關懷和關愛。

(大衆新聞記者 劉玉凡 實習生 曹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