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福建三明: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一週年

臺青林易達紮根三明,主要從事竹筍等農產品深加工,短短几年間把公司發展成爲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明市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示範點。(示意圖/ Shutterstock)

在10日至12日舉行的福建省三明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三明市市長李春表示,今年將支持臺灣鄉建鄉創團隊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完善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重點項目庫,積極推廣臺灣農業「五新」成果,支持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等園區發展。

自2022年12月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設立以來,三明市鄉村振興路上融入了更多臺灣元素,(三)明臺(灣)鄉村融合發展不斷升溫。

去年11月,臺灣中華少數民族藝術文創促進會與三明市三元區中村鄉白水畬族村村民委員會、三明物華工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三方簽訂鄉村融合發展合作協議,計劃未來十年共同打造白水鄉居、白水鄉居農場、明臺生態農業等文旅項目,發展白水畬村深度鄉村康養遊。

臺灣中華少數民族藝術文創促進會理事長朱王碧玉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將充分發揮促進會的平臺作用,進一步推動兩地村落在更多領域開展交流合作。

過去一年,三明聚焦鄉建鄉創、農林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舉辦第十八屆海峽兩岸林博會、第二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等多項活動,推進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實訓基地、大田茶產業海峽融合開發等項目建設,全力促進明臺融合發展。

引人注目的是,三元區去年6月設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交流中心,吸引41名臺灣大學生前來開展鄉村規劃設計實習活動。該區9個村先後同臺灣團隊簽訂了「陪護式」服務協議,就海峽兩岸陶文化交流基地、萬壽巖文旅小鎮景區、忠山歷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等重點項目開展規劃設計,謀劃並實施鄉村建設、文化傳承、產業培育等鄉建鄉創項目27個。

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是三明與臺灣在鄉村營造上的首個合作「試驗田」。在這個古村落,臺南姑娘張欣頤及其團隊打造了「耕讀李家」項目,拓展了「臺灣經驗,大陸實踐」鄉村營造路徑。

由此,三明借鑑臺灣「鄉村營造」「農村再生」等理念和實踐,促進明臺鄉建鄉創合作。一年來,三明引進10多個臺灣團隊參與鄉建鄉創實踐,通過提供村落頂層規劃、建築設計、空間活化、產業輔導、活動策劃等陪伴運營服務,爲兩岸青年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

作爲兩岸農業合作的「試驗田」,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已在大陸28個臺創園建設發展考評中連續六年保持前五名,成爲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

依託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清流縣引入多家涉農臺企與本地企業開展多元農業合作,打造以百畝精品蘭花園、千畝櫻花觀賞園、萬畝生態茶園爲代表的規模化、品牌化農業項目,促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

在清流縣賴坊鎮姚家村,臺商簡文通打造的千畝櫻花園已成爲當地的一張燙金名片。去年2月,這個櫻花園的30萬株櫻花樹競相綻放,吸引20萬人次遊客於深山之中邂逅粉色花海。

臺青林易達紮根三明,主要從事竹筍等農產品深加工,短短几年間把公司發展成爲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明市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示範點。在他看來,大陸惠臺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都很多,臺商在這裡發展的機遇不可限量;臺灣青年應該趁年輕多來大陸走走,在這裡可以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三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沈傑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推進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要突出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加強鼓勵引導、完善體制機制,發揮兩岸優勢,統籌鄉村振興與兩岸融合,切實打通明臺鄉村融合發展到鄉村振興的通道。(雷朝良)

(本文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