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風險、導入創新 靠自己找新出路

受到氣候影響加上通路受阻,部分果園嚴重落果。(莊哲權攝)

「釋迦在臺東找到甜蜜的家」,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陳建安是臺東農家子弟,從小在釋迦樹下長大的他訴說着臺東種植釋迦30年演變史,早期鳳梨釋迦1斤曾超過200元,賣1、2顆就能買臺北來回臺東火車票,如今釋迦被大陸禁止進口,不免讓這位「釋迦之子」感到憂慮。

被釋迦養大、大學寒暑假都要返鄉協助農忙的陳建安說,臺東最早期種的是果粒小的「土釋迦」,近30年前,改種相對果粒較碩大的「軟枝釋迦」,因口感清甜,受國人喜愛,產值明顯提升。

過幾年後,明星新品種「鳳梨釋迦」出現,剛上市1斤曾來到200元以上,賣1、2顆就能買臺北來回臺東火車票,甚至有能力支助他到英國讀書,當時價格好到需要在採收期,睡在果園以防宵小盜採。

2008年再次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的甜蜜期爲臺東的鳳梨釋迦找到出路,農民只要努力栽種,就能安居樂業;然而,政黨再一次輪替,農民也早已忐忑不安,雖然最後都有驚無險,但該來的總要來的,今年釋迦終於被禁止輸入大陸。

陳建安表示,家人早預料到釋迦產、銷已不是靠自身努力和提升技術就能控制,所以3、4年前便改種酪梨與新品種芒果,然而砍掉重練,非3、5年恢復不了元氣,果農的每次革新都是場豪賭,沒人保證會比現況更好。

他說,現在的農民很難再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低頭苦幹,就保證能過着農村樂的穩定生活了,努力只是基本,與其站在農地上望天,還不如學會看見風險與導入創新,讓「靠自己」的這種傳統臺灣性格,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