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壞臺股後市或美化半年報?壽險業6月大賣臺股近1800億 創單月最高

金管會公佈金融三業投資股債統計。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對於金融三業投資股債的最新統計出爐,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壽險業在6月大賣臺股1761億,已創下歷來壽險業單月賣臺股的最高紀錄,若再加上海外股票賣出191億,等於壽險業在6月單月整體國內外賣股金額直逼2千億。

相較於壽險業在5月減碼臺股881億,6月的臺股賣股力道還多出將近1千億,對此金融圈高層指出,以往6月起就進入配發股息的旺季,但壽險業者放着股息股利不拿,反而趕着賣股出場,主要有兩個原因,除了美化半年報帳上獲利的動機,另一個原因,恐怕是看壞臺股的後市,因此趕快在6月逢高了結、落袋爲安。

至於銀行、證券業,則仍站在臺股的買方,不過加碼幅度已有收斂,銀行6月加碼臺股32億、證券業加碼165.56億元,手筆都遠小於兩業別在5月分別加碼臺股321億、235.01億,雖然沒有像壽險業6月的「臺股大撤退」,但同樣有「居高思危」的味道。

金融圈高層指出,6月臺股加權指數上漲8.77%,遠甚於5月上漲3.81%,臺股1個月內漲太多,也是壽險業先大舉賣股、銀行及證券放緩加碼步調的重要原因。

金管會統計,6月的全體壽險業者的臺股部位減少35億,倘若考量到加權指數6月上漲8.77%,扣掉股票增值部分推算減碼1761億;而另一方面,若計算S&P500指數5月上漲3.47%的影響,則國外股票反而減碼191億,壽險業在6月減碼海外股票的幅度亦甚於5月的135億。

在國內外債券部位方面,由於臺幣在6月轉升爲貶0.09%,以及目前壽險業者的債券部位,有88%是海外債來看,業者大約有176億的匯兌收益,另外再考量美債價格在6月上漲0.07%的影響,以及壽險業者平均已把約9成的部位放在AC,非AC比重僅有10%等前提來計算,則業者在5月應有減碼海外債56億。

至於臺債方面,假設國內外部位有12%是臺債,壽險業相較於上月減碼臺債56億,由於10年期以上臺灣公債價格在6月下跌1.06%,再計入評價損失的影響後,壽險業者6月則「轉賣爲買」,在今年上半年「連3買」,5月一度中斷之後,6月繼續加碼臺債45億。

另一令人矚目之處,在於壽險業者繼4月之後,6月再度賣出臺幣計價債券ETF大約180億,與5月加碼國內債券ETF674億的作法大相逕庭,佔可運用資金比重再次低於5%。

若以壽險業6月股票市值來看,國內外股票市值合計2兆5085等值臺幣,即使在6月大賣股之後,國內股票市值仍1兆9635億,只比5月少35億而已。儘管壽險業者趁臺股7月大回檔千點之際落袋爲安,但後續隨着臺股震盪,壽險業7月還有多少靠臺股當「提款機」美化獲利的空間,也引金融圈高度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