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生死 星雲大師85歲就預立遺囑

星雲大師85歲就預立遺囑,對生死豁達。記者劉學聖/攝影

星雲法師對生死豁達,早在85歲即預立遺囑,88歲那年主持「佛法真義」講座首度對外公佈,個人財產約2000萬已捐公益信託教育基金,屬佛光山的資產都不是他的,他連一張紙也不留,他一生沒有積聚家累,留下的只有佛法真理。

星雲法師篳路藍鏤創建佛光志業,將荒陌一片的麻竹園打造成人間佛國,寺廟、道場、學校布建海內外,佛光山資產始終令人矚目,世俗眼光看似富可敵國,但大師明白地說,他自己一無所有,那些都是十方大衆的。

大師看生死就像四季循環,他曾在槍林彈雨中流亡、監獄蒙難,經歷心臟開刀,糖尿病、中風、骨頭跌斷等病痛,一生在死亡邊緣來回走過多次,他原以爲活到80歲就好,哪知繼續活下來,於是85歲預立遺囑,定名爲「真誠的告白」。

遺囑上說,人家以爲他生很有錢,其實他以貧窮爲職志。童年他家貧如洗,老年人家以爲他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他自覺空無一物。「屬佛光山的資產,都不是我,我什麼都不要,連寫書的稿費也全捐了」。

「我雖然建設很多寺院,但不想爲自己建一房一舍」大師說,自己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但內心感覺世界都是他的。他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沒自己的櫥櫃,沒存款,所有一切都是大衆的、佛光山的,都歸社會,沒有什麼可分配,「你要,那麼多的書可隨地取一本做紀念, 不要,有什麼良言好話也沒有用」。

「世間的一切來不覺歡喜,去不覺可惜」星雲認爲,人生任性逍遙,隨緣自在,與道法相契就是最富有。他一生服膺「給」的哲學,要弟子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儉樸不積聚。更叮囑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請託、置產、私收徒衆,私蓄金錢、私建道場,別對世俗有太多留戀,擁有佛法就好。常住淨財要佈施到文教慈善事業,纔是佛光山平安之道。

遺囑說,佛光山、佛館等及所有別分院道場都非國有,不是租借也無借貸,若不能維持,得到宗委會和信徒的同意就可結束,淨財集中到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

星雲法師視財富如浮雲,認爲雙手捐出所有,留給後人才最有意義。此生他不知道爲人間帶來什麼,但感受到的佛恩友誼無比浩蕩,已經活得很有價值。人生最末他交代弟子免去繁文縟節,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就是對他最好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