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陸》天下辱華何其多

過去數年許多西方品牌都曾陷入「辱華」風波。(IG@dolcegabbana)

最近原先頗受好評的中國動畫片《雄獅少年》由於部分角色眼睛狹小、「瞇瞇眼」而引起炮轟,認爲其製作方迎合了西方對中國人(華裔、亞裔)眼睛小的刻板印象。無獨有偶,中國零食品牌三隻松鼠也被挖出其2019年的商業廣告「辱華」,因爲廣告中的模特本身眼睛微瞇,外加妝容襯托,「迎合西方刻板印象」、「辱華」之聲又起。

該位「瞇瞇眼」的模特隨後跳出來回擊,「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國人了?也許有些朋友欣賞不了我這種類型,但是也大可不必這樣來攻擊我,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眼睛就是這樣,甚至生活中比這還細小。」

各路眼睛小的網友也曬出照片,表示自己「很抱歉對不起國家」,更有人建議將割雙眼皮納入醫療保險中。充分印證,網上不只有鍵盤俠,更有一大幫已經受不了當前輿論場的段子手。

辱華,一開始是西方對中國(乃至於亞洲)的整個惡意現象,如今在微博等中國社交媒體上「內卷化」——模特有雀斑、模特眼睛小、或是拍出來的街景不夠現代時尚,都可能涉及辱華。

在這其中,有人認爲小題大作、有人認爲這就是侮辱,道德問題,人人心中皆有一把尺,難論對錯。

只能梳理近年「辱華」之來龍去脈,供讀者瞭解。

在過去,西方對相對落後的中國,乃至整個亞裔羣體充斥惡意。早年的美國電影中,亞裔身材矮小、人人都是功夫高手,對於亞洲國家落後之諷刺,所在多有。中國在多年的貧困積弱後終於崛起,民衆急於告訴世界「中國已不是任人欺負的落後國家」,許多西方品牌和電影爲了這片市場(或是種族平等的概念),主動或被動地,改變了過去動輒嘲諷中國的態度。

在這其中牽涉了幾種心態。對於西方世界而言,一是在部分人心中刻板印象仍存在(亞裔眼睛小、數學好、呆板等等),二是也明白今時不同往日,不能得罪中國消費者、也要講求種族平等。

但中國崛起且受世界矚目不過二十多年,西方社會的許多人,仍然在學習如何與中國相處,仍在學習「脫掉有色眼鏡」的過程。

於是,有些牌子或人士,本身就懷帶惡意,蓄意嘲諷華裔。但有些確實無惡意、屬於無心之行爲(正好找了一位眼睛小的模特,或正好模特不符合中國輿論場審美)。

隨着互聯網的便捷,許多西方品牌在過去數年都有「中槍」,自然各品牌都一貫地道歉,於是辱華新聞頻出。最經典的案例如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Dolce&Gabbana)在廣告中用狹長鳳眼的模特拿筷子夾披薩,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用長了雀斑的中國模特,法國奢侈品牌Dior用偏陰暗的妝容及瞇瞇眼的女模特等。

這些,有幾家是帶有惡意,有幾家是無心之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過去,這些矛盾對準的都是西方品牌,如今連中國品牌和中國自產的電影都遭到圍剿,「中國品牌辱華」,此現象難免讓人疑惑。

以上僅是停留在「外貌辱華」這一層。近年有些品牌因爲意識形態問題而在中國陷入辱華風波,這涉及層面就更廣了,比如臺獨、或新疆棉花事件。在這當中,同樣有些品牌是刻意「給中國添堵」,有些品牌則是少了點政治敏感度。但是政治這一塊與外貌不同層次,嚴重性也不同,在此不多贅述。

綜合以上,辱華確實始於西方在過去亞洲窮困時,對整體亞洲的輕蔑,與恣意貶低。中國如此龐大市場崛起後,纔開始適應(或「討好」)中國消費者,纔開始學習融入。這點無庸置疑,西方社會亦不必喊冤。

同樣地,中國社會很容易遇事情就想到「西方仍瞧不起中國」、「我們明明就進步了,西方偏偏看不見」、「國內有人贏合西方」等,也是不夠自信,也是正處於「自卑與自信」之轉折期。

再加上如今中美對立,遇到事情,就會分成「民粹主義」和「崇洋媚外」兩種對立聲音。一但再攪上「迎合西方」、「恨國黨」等政治語言,就怎樣都說不清了。歸根結底,不能被外界羞辱,但也不該把矛頭指向內部製造對立。

天下辱華者,何其多。有些故意、有些無意;有些真傻,有些裝傻。有些該罵,有些被罵得莫名。

數億網民,各自有不同標準。

但物極必反,當中國電影和中國品牌也紛紛「辱華」之時,同樣會掀起許多反思。往後這類事件,能掀起的風波,也會逐漸降低。(林犀)

(本文來源:多維新聞網)